【疫外收穫】 帶孩子創造 美好回憶

文/賽夏客 |2021.08.02
585觀看次
字級

文/賽夏客

兒孫被疫情逼回家中,有機會享受三代同堂的樂趣,怎可不把握機會創造更多的回憶呢?

未滿兩歲的孫女,正是語言發展、習慣態度養成的關鍵期。去年疫情控制得當,我帶她到野外認識花草樹木、家鄉名勝古蹟以及附近遊樂器材;前一陣子疫情大爆發,只好收心宅在家中。

似懂非懂的孫女,隱約知道外面「蟲蟲」很多,出門要戴口罩、護目鏡,回家來要全身盥洗,因為覺得很麻煩,自願宅在家中玩;也因此,我天天都要動腦筋,設計一些陪她快樂成長的遊戲。

三樓原本設計成休憩遊戲間,擺著58吋電視機,以前流行卡拉OK時,還有音響設備,現在則增添了許多玩具,有積木、黏土、圍棋、象棋、電動小車……應有盡有,但是仍滿足不了孫女的玩興。於是,我順著孩子想模仿大人的渴望,帶著她做家事,購買小型清潔用具,教導她掃地、拖地板、擦桌椅等家事基本功。

除此之外,米食製作最能打發時間。我買回一袋糯米粉,因為有玩黏土的經驗,她很快學會搓湯圓,一回生兩回熟,湯圓愈搓愈圓,百做不厭;中午還可以吃到自己搓的湯圓,更是樂不可支,這可是終生都能帶著走的能力。

又買了草菇培養屋,讓孫女親手澆水照顧、採摘。從浸泡綠豆、孵豆芽、觀察成長的變化,到最後成為盤中飧,這一整個過程,不但安頓了她活潑躁動的心,也滿足了自己動手做的欲望。

正臨暑假之際,學生雖然中斷了學校的課程只能宅在家,但人生學習的面相非常廣,體驗學習更是當前學校教育最欠缺的一環。疫情期間,剛好給家長一展長才的機會,設計一些有趣的親子活動,不但可增加不同的生活體驗,還能創造美好的童年回憶,不也是一種「疫外」收穫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