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德聖
周遭的朋友,欽羨我魔術方塊轉得好,殊不知,我的魔術方塊技術和父母的健康成反比。父母身體欠佳,我就轉得好;身體安康,則反之。
父母年紀漸長,一些大小毛病陸續出現,進出醫院成為生活日常。一開始,他們自己搭公車看診,二人相互照顧,不用擔心。然而韶光荏苒,身體退化日益加速,拐杖、行走輔助器都派上了用場,終至無法自行就醫,只能由子女抽空輪流陪伴看診。
候診的時間相當難熬,瀰漫藥水味的候診區擁擠而吵雜,病人的呻吟、小孩的哭鬧和家屬的愁悶,交織出無止盡的抑鬱,讓人不禁想要逃脫。
看診號碼減去目前數字,意味著和醫生之間的距離,當差數為零時,就是脫離候診區的時刻。隨著數字的緩慢跳動,每一次跳動就代表一個希望,而希望總在期待中幻滅,失望中浮現。
有時數字慢到彷彿忘記跳動,讓你不免懷疑時間是否凍結,抑或機器是否故障;甚至我曾懷疑醫生和病人是舊識,正在閒話家常、聊天敘舊。
為了打發這惱人的等待時間,我通常會帶著兩、三顆魔術方塊,陪伴就醫,父母看病愈頻繁,我就轉得愈勤快;從二階到七階,從標準到異形,涉獵的範圍越愈來愈廣,完成的難度愈來愈高。轉著轉著,就變成朋友眼中的魔術方塊達人。
小時候轉魔術方塊,沒有方法,也缺乏耐心,只要一轉亂,就注定了這顆魔術方塊永遠無法恢復的宿命;而抵抗宿命的唯一方法,就是把貼紙撕下來,重新貼過。撕過的貼紙邊角微翹,活像個瘌痢頭,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自己。
魔術方塊發明人盧比克,可以在短時間內破解方塊,但他認為解謎之道貴在優雅,而非速度。相較之下,我在候診區不耐煩地轉著魔術方塊,想在最短的時間逃離,真是令人感到慚愧。
其實,轉魔術方塊,沒有什麼祕訣,只要把每個方塊回歸原本的位置,就大功告成;陪父母看病,不需什麼報酬,只要父母恢復以往的健康,就心滿意足。
或許智慧和耐心,可以讓雜亂的魔術方塊,回復原本整齊的秩序;用同樣的方式陪伴父母,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心意。
最近,朋友說我轉魔術方塊的技術好像退步了。心頭一顫,接著又轉念想,或許我該為此感到高興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