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內積水可冷卻發電設備 減少碳排放 廢棄煤礦坑 變身地熱廠

編譯/韋士塔  |2021.07.17
1209觀看次
字級

編譯/韋士塔

隨著經濟趨勢的變化,英國的煤炭產業持續衰退,一些礦場也開始轉型,有些轉向清潔能源,有些變身為新型垃圾處理廠;英國東北大城紐卡斯爾一座已被廢棄將近90年的礦坑,則準備化身為再生能源地熱廠。

工業革命時期,煤炭的需求強勁,英國各地也出現許多礦場。位於紐卡斯爾的赫本(Hebburn)煤礦場歷史悠久,這座礦場在18世紀末開始營運,1932年關閉,後來還被洪水淹沒。英國南泰恩賽德區(South Tyneside)當局與德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英國煤炭管理局(Coal Authority)合作,希望賦予赫本煤礦場新生命,將其改造成地熱廠。

英國煤炭管理局指出,地下礦井被廢棄後,原本用來保持乾燥的抽水幫浦通常也被停用,礦井內也會逐漸累積雨水和地下水;這些水源,將可用於需要大量冷卻設施的設備與電廠,例如地熱廠,並減少碳排放。此外,礦井內的積水通常會維持在特定的溫度,適合用於加熱、冷卻或工業製造。

南泰恩賽德區委員會主席狄克森(Tracey Dixon)表示,這項計畫旨在「從廢棄礦場獲取地熱能源」,目前已獲得歐洲區域發展基金會(European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390萬英鎊贊助。狄克森並表示,轉型後的地熱廠能為當地的建築供應暖氣,每年可減少319噸碳排放;這項計畫若能順利執行,將可證明礦井是地熱的有用來源。

被稱為「黑色產業」的煤礦業,已迎來轉型潮。除了赫本礦場的計畫,英國東北部另一座煤礦坑,也將透過永續技術與設計,改建為新型垃圾場;另外,德倫郡的莫里森巴士提(Morrison Busty)礦坑,則準備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電力儲存系統及電動車充電站。

專家指出,長期採煤對生態造成嚴重傷害,也會限制當地的永續發展;解決之道是展開生態修復,將礦場轉型或發展生態產業。若能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將可提高礦區內的生物多樣性,讓原本銷聲匿跡的野生動物,重新獲得覓食地和棲息地。

中國大陸正推動碳中和,推廣創新生態產品和生態旅遊,也開始扶助廢棄礦山轉型,例如興建文旅小鎮──河北省石家莊礦區全面停產後,當局利用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厚的工業遺產,致力發展生態旅遊和文旅計畫,並整治環境、修繕文物、利用廢棄場地打造汽車文化主題公園。

澳洲也成功把廢棄礦坑轉型發展再生能源,不僅提供清潔的綠能,也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昆士蘭北部的金德斯頓鎮曾是澳洲最大礦鎮,但2011年礦坑關閉後淪為廢棄城鎮;後來,當局把礦坑改造為太陽能抽蓄式水力發電,利用礦坑儲水並發電;這項計畫不僅完全使用再生能源,且生產的電力可供30萬用戶使用,大量減少碳排放,兼具環保和經濟效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