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貨櫃輪運輸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圖/法新社
編譯/韋士塔
貨櫃輪是全球貿易最重要的運輸工具,但商品運送過程耗費大量能源,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環保人士抨擊。為了順應減碳潮流,挪威的化學公司亞拉國際(Yara International)決定推動全自動、零汙染的海上運輸「亞拉伯克蘭」(Yara Birkeland)計畫,讓貨物運送過程更環保、消耗更少人力。
亞拉國際委託挪威瓦德(Vard)造船廠生產1艘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純電動貨櫃輪,這是全球第1艘自駕貨櫃輪,船名則取自「亞拉伯克蘭」的計畫名稱。亞拉伯克蘭號全長80公尺,寬15公尺,屬於小型貨輪,載貨量為120只TEU(20呎標準貨櫃),最大載重噸位3200公噸。瓦德造船廠指出,亞拉伯克蘭號的電池組容量高達7MWh(百萬瓦),主要動力來自2組螺旋槳,還配有船艏推進器(bow thruster),為兩側提供各700kW(瓩)的轉向動力。在「經濟模式」下,船速可達6至7節(約每小時11.1公里至13公里),若以「極速模式」航行,速度可達13節(約時速24公里)。
瓦德造船廠已把亞拉伯克蘭號交付給亞拉國際,目前已展開貨櫃裝載及穩定性等測試,預計年底正式運作。第1階段的目標,是分擔該公司約一半的船運量,大幅減少碳排放。
亞拉國際是全球最大礦物化肥生產商,營運足跡遍及全球超過50個國家。亞拉國際表示,為了運送原物料,該公司高度依賴陸上貨運,但陸運不僅會製造空氣汙染,危害民眾健康,也可能造成交通意外,因此,亞拉國際決定迎向零排放潮流,使用電動貨櫃輪運送貨物。
亞拉國際指出,電動貨櫃輪具有減少噪音、粉塵及二氧化碳排放等優點;亞拉伯克蘭號搭載全自動海上貨運技術,配備雷達、光達、攝影機、紅外線攝影機和船舶自動辨識(AIS)系統,靠港停泊和起錨離港均可透過船上的定位系統與距離感應器完成,完全無需人力操作。只要在貨船上安裝定位及感應器,就能在遠端監控貨物運送的過程,有助降低人事成本。
此外,亞拉國際也尋求挪威康斯堡航太防衛(Kongsberg Gruppen)高科技系統公司的協助,開發軍事等級的無人操控系統,提升自駕航程的安全與穩定性。康斯堡航太防衛執行長霍伊(Geir Hoey)表示,亞拉伯克蘭號把陸運轉為海運,降低國內與國際間的環保衝擊,是海上運輸和零排放的一大步。
亞拉國際表示,傳統貨櫃輪以燃料驅動,不利環境保育;電動貨櫃輪的動力採電池發電,是零碳排放的全電力動能,把對環境的衝擊程度降到最低。國際海事組織(IMO)今年6月維持先前擬定的碳排放標準,要求成員國在2023年至2026年之間,每年須讓船舶的碳排放量減少2%;電動貨櫃輪若能突破鋰電池續航力受限的瓶頸,獲得廣泛採用,將有助各國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