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主題徵文--疫外之情】 調音

文/余蕙蘭 |2021.07.12
1060觀看次
字級

文/余蕙蘭

帶兒女看完電影《真善美》後,孩子們喜愛上了音樂。

為孵小綠豆成小豆芽 ,念小學的兒女成為坊間音樂班的學員,但家長必須陪同好動的小朋友上課,還要叮嚀每日練琴,因此我就這樣跟兒女自Do Re Me一起成長。我音感差、手指鈍,不過記譜靠「背多分」並不難,所以能彈和弦不複雜的歌曲。伶俐的孩子們就不一樣了,檢定晉級,開成果發表會,培養了良好的音樂素養。孩子們成年單飛後,琴就疏於定期保養,只成了我偶爾自娛的大玩具,音準常處於混亂狀態也不太在意。

初夏,疫情來無影又不離開,只好配合調整,將生活切換成數位模式。為了學習不打烊,我學會了雲端上課,線上學習反而省卻了舟車勞頓。女兒在他鄉不便返家,親人強忍不相聚,寄託視訊,心靈卻更相近。警戒時,圖書館都關閉,又要減少外出,已漸漸習看電子書了,其實電子書省空間、費用,環保,反而更優質。

凡事數位化下,社大英語課程的美籍老師用Google Meet線上教學,更有新意。期末最後一堂課的主題是探討音樂的真善美,老師突發奇想早早預告將舉行線上音樂會,邀請大家用歌聲或演奏來表達。因此我請樂師將琴重新調音,密集練習後音感、手感都回來了。我應該永遠忘不了因為疫情促成我有勇氣在二十個人的電腦螢幕前,獨奏奧地利民謠〈小白花〉。 經過這次體驗後,發覺線上課程非常有趣,因此同學們頻徵詢是否可加開暑期班,更開啟嘗試其他不同線上課程的好奇。

疫情壟罩,生活被病毒攪和得變調、走音、節奏混亂,但適當調音後,依然可以彈奏出美麗也許還更動人的生命樂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