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殺菌燈傷眼 疫情另類受災戶

陳玲芳 |2021.07.12
1119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居家防疫期間,人們長時間頻繁接觸電腦、手機等3C產品,使得「惡視力」增加;還有人在家使用「殺菌燈」不當,導致眼睛紅腫發炎,成為疫情下的另類「受災戶」。

書田眼科醫師王司宏提醒,消毒用品要注意使用規範,紫外線殺菌燈在密閉空間內使用,人應離開且眼睛不要直視;國泰健康管理團隊提出七招保護眼睛,更提醒四大危險族群,定期進行眼睛檢查,拯救靈魂之窗。

一名五十歲男子,在玄關區放置紫外線殺菌燈,出外回家就在玄關椅子小坐、「閱讀兼殺菌」,忽略了當紫外線燈開啟時,人必須避開紫外線照射範圍,當下眼睛不覺有異,卻在兩小時後眼睛突然紅腫爆痛,經診斷為「光照性眼炎」。

消毒用品提供安心感 

落實防疫動作更重要

王司宏提醒,雖然酒精、漂白水、殺菌燈等消毒用品,可帶給人們防疫安心感,但無法取代勤洗手、正確戴口罩的防疫措施。消毒用品要注意使用規範,若眼睛出現紅腫、畏光、疼痛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疫情期間使用線上教學、上課,及居家工作時間大增,上班族與學生族眼睛恐提早老化。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全民護眼趨勢調查」顯示,國人每日3C(電視、電腦、智慧型手機)用眼總平均使用時數長達十點七小時,扣除睡眠,一天幾乎有三分之二時間都在看3C,調查也顯示,十到十九歲青少年「乾眼症」比例大幅提高至七成二。

國泰健檢眼科醫師鄧友迪表示,若眼睛出現看不清楚、眼球周圍脹痛、感覺酸澀、分泌物黏稠、怕吹風、畏懼強光、看燈光周圍有彩虹圈(光暈)等症狀,就是身體出現警訊。

他提醒,長期使用3C族群、高度近視及視網膜與黃斑部病史者、三高與糖尿病患者與長期吸菸者,是罹患眼疾的四大高危險族群,建議定期進行一般視力檢查與眼底檢查。尤其是透過「OCT眼底斷層掃描」可準確看出黃斑部、視網膜、視神經的高度解析掃描切面,提供更精確診斷。

保護眼睛7撇步

全在生活作息裡

國泰健康管理護理師郭麗芬提出護眼七招,「減少藍光及眩光」,透過調整窗簾或螢幕位置減少眩光,出外戴太陽眼鏡、避免強光直射眼睛,避免藍光影響睡眠品質,建議睡前兩小時停用3C;「眼睛多休息」,看電腦二十分鐘、眨眼二十秒、視線離開螢幕二十秒,並注視二十呎(約六公尺)外景物;「正常生活型態」,睡眠充足、不熬夜;多喝水。

「飲食均衡」,不偏食,多吃含維他命A、C、E蔬果,如花椰菜、奇異果,少吃油炸食物,咖啡因勿攝取過量;「洗臉時注意眼瞼及睫毛清潔」,用熱毛巾熱敷可減輕疲勞並增加淚液分泌。

「定期檢查視力」,四十歲以上民眾與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一次眼底檢查,詳細檢查眼底、視網膜,及早發現病變,及早治療,拯救靈魂之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