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1 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23】/幸福第八道④ 以共尊平等心 包容彼此差異

星雲大師 |2021.06.20
2912觀看次
字級
阿彌陀經變相之飛天/位於莫高窟第320窟

文/星雲大師

(二)建立怨親平等的觀念

在《八大人覺經》裡有四句偈:「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我們對於至親固然要照顧,對於不相識,乃至冤親債主,也要平等接納。佛陀拋棄榮華,捨棄王位,在修行的路上,他沒有武器,沒有權力,有的只是一顆慈悲心,卻能攝受當時全印度的百姓。乃至頑逆不道的提婆達多,因佛陀的慈悲,終於收斂了氣燄,乖乖地俯首懺悔;凶惡的狂象,看到佛陀慈悲的樣子,馴服地跪在佛前;喪智好殺的鴦掘魔羅看到慈悲的佛陀,終於放下屠刀,皈順在佛陀座下。所以,世間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刀槍武器,更不是權勢名位,而是慈悲的力量。

佛教一向提倡「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是無偏私的關愛,慈悲是無分別的包容。慈悲不是工作中的上下階級對待,也不是日常生活裡的有無計較,更不是社會上的貧富差別,而是眾生與眾生之間的融和與尊重。

佛教裡眾多的經典都強調慈悲的重要性,如《法華經》云:「願以大慈悲,廣開甘露門,轉無上法輪。」《華嚴經》亦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所以,只要我們能有一念的慈悲,萬物皆善;只要我們能有一心之慈,萬物皆慶。「一人慈悲,眾皆伴侶」,一個人能實踐慈悲,大家就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朋友;「萬人慈悲,法界一如」,大家都能奉行慈悲,則普天之下的人便能如兄如弟般相親相愛了。

說到「怨親平等」,對眾生除了施以慈悲,還要輔以平等。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二千六百年前,佛陀捨棄王位出家,正是感於生命的無常苦空、四姓階級的不平等,因而毅然出家修道。

佛陀所證悟的宇宙真理是「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此等不但開啟了生佛平等、聖凡平等、理事平等、人我平等、自他平等的濫觴,更是宇宙中最徹底的平等主義。

在這個地球上,雖然有國家、民族、地域的不同,但人人都是平等的。眾生是眾緣和合的生命體,相狀上雖千差萬別,但本體自性並無二致。所以,我們應該以悲憫的胸懷來看待眾生的苦難,以人我共尊的平等心來包容彼此的差異。

佛教所謂:「江湖溪澗,流入大海,同一鹹味;四姓出家,同為釋氏。」過去,剎帝利王孫難陀與阿難都將首陀羅賤民出身的優波離、拜火教的迦葉及好玄論的迦旃延等人尊奉為師兄。由此可知,佛陀是致力打破種族、階級差別的先驅。

時至現在,佛光山亦追隨佛陀「平等」的理念,於僧團中實踐僧信平等,以制度保障緇素二眾的權益,凡入室的在家弟子,男眾稱為「教士」,女眾稱為「師姑」,擁有與出家眾一樣的權益。

甚至我們極力推行「檀講師」制度,希望讓信眾從弟子晉升到講師,以擴大佛法的弘傳與影響。信徒當中,有不少人從年輕時就開始聽經聞法,至今已有四、五十年歷史,若以社會的學歷來說,早就具有博士資格,可以講經說法,但是他們始終自謙為弟子,不敢稱老師。其實,在家與出家都可以當老師,像維摩詰居士是多少大菩薩的老師;勝鬘夫人經常在皇宮裡為大臣說法;梁武帝不喜做皇帝,三次捨身同泰寺,並不時在宮中說法,都可以說是「檀講師」的先驅。

在佛光山,有來自海內外各國的人士齊集一堂。我有幾位南非的黑人徒弟跟隨我出家,他們都很歡喜佛光山,可是卻有苦惱,為什麼?他們來山學習幾年後,會說中國話,也會唱讚誦經了,就開始在常住裡服務。但是每當他們到雲居樓齋堂行堂,為大家添菜飯時,有的人看到是黑人,就說:「啊!怎麼是一個黑人?」雖然我們的僧團是平等的,但是偶爾用餐的遊客無心的一句話,也會讓他們感到難過:人家不喜歡我,我尊嚴受到了傷害。

《法華經》中,常不輕菩薩心懷平等,禮敬一切眾生,常言:「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乃至在華藏世界裡的眾生,了悟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的道理,所以互相包容,彼此尊重,進而形成了光光相攝、圓融無礙的華藏淨土。凡此都說明了十方法界一切眾生是至尊至貴、平等無差的;般若性海裡,眾生的佛性都是清淨不染的。

有人說世間沒有完全平等的事,要想達到世界和平是很困難的。雖然不易,但是人人若能做到心裡上的平等,以平等心看待萬物,則世界必定會愈來愈和諧。

我自己也在努力做平等布施,過去我捨身捨命布施給佛光山,布施給佛教,布施給眾生,不過,這還不夠,我不能只顧念到我的佛教、我的佛光山,我也要努力對天主教、基督教所辦的慈善事業盡一分心力。所以,我學習不分別對方是不是跟我同一信仰,是不是我的同鄉,是不是我的同學,我都要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平等觀相待。

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如果大家都能視人如己,將天下的父母視為自己的父母,將天下的子女視為自己的子女,將眾生視為自己的眼耳鼻舌、手腳四肢,也就會更珍惜每一分因緣,心甘情願地為眾生付出一切了。

希望大家都能建立平等觀,在出家、在家平等,男眾、女眾平等,老年、少年平等,在人人平等的觀念之下,和平共存、和諧共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以深意樂攝律儀,聞甚深經能信解,敬初發心如佛想,慈心普洽障消除。」



那時,佛陀就說偈言:「如果能以甚深的歡喜心意,過著攝受身心的律儀生活,對於經典上高妙的佛教道理,都能信仰理解,對於初發心的人都能視為如佛一般地尊敬,能以大慈平等之心對待一切眾生,便能遠離法障,消除煩惱和業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