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天堂到地獄4-3

文/星雲大師 |2025.07.24
178觀看次
字級
人人都能擁有一顆真摯至純的赤子之心,隨時布施善意真情;人人都能具備一顆平等包容的佛心,時時施予慈悲喜捨,那麼天堂便無處不在了。圖/人間社記者周云

文/星雲大師

(四)定勝:

天堂的眾生禪定法樂勝於人間



從色界乃至無色界的眾生,已經不再以世俗紛亂動盪的欲樂為滿足,而能安住在甚深禪定中的靜謐輕安。外境的五欲六塵之歡,有生有滅不能永遠持有;心外的聲色感官之娛,有染有漏伴隨著痛苦的種子,只有心內的法喜禪悅才是千金難換、磐石難移的真正快樂。

天界雖然有如此殊勝的妙樂,還是不如人間的難得;天堂儘管如何的美好,終究不及人間的珍貴。何況天堂的快樂並不是究竟不變,當天人福報享盡時,會出現五種衰敗的現象,依舊要墮落到六道去輪迴受苦。這五種衰敗的現象是:



1.身上的華衣突然變得汙穢骯髒。

2.頭上莊嚴的花鬘突然枯萎凋謝。

3.原本清郁芳香的身體突然臭味四溢。

4.兩腋之下汗流如雨,發出惡氣。

5.心煩氣躁,不再安住於自己的本座。



除了上述的五衰相現之外,天人福盡受報時,還會產生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打三禪的三種苦難,好比世界末日來臨一般,即使是無色界,也逃不出國土危脆,諸行無常的現象,終究要毀滅消失。

有的人,生活知足安樂,就像人間天堂一樣。可是有些人好比天人福盡,也產生五衰相現的徵狀,作奸犯科,不能安分的過好日子,不知道做人間之人的福氣,多麼令人扼腕惋惜!

天堂的快樂是如此的短暫不定,地獄又是什麼情況呢?地獄是三惡道中最為痛苦的一途,好比一個羸弱的罪犯,背負超乎能力極限的重擔,行走在刀山熱沙之上,還要接受鐵鞭的笞打,地獄之苦千百萬億倍於此,是超乎我們想像之外的極端痛苦。

一般的痛苦是求生不得,地獄最難堪忍的痛苦卻是求死不能。如果受到的只是一時難以承當的痛苦,能夠一死百了,眾苦消除,還能存有一絲喘息的希望,咬緊牙關忍耐下去;而地獄所受的痛苦是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綿綿不斷,無止無盡的無間痛苦。

頑惡重罪的眾生墮入地獄要受到五無間罪的刑罰:

1.受苦無間:接受種種的苦刑,亦殺亦剁,亦剁亦殺,如是眾苦反復輾轉毫不間歇。

2.身形無間:地獄眾生的身體同時布滿一切地獄之中,接受一切的苦刑。換句話說,一切地獄的痛苦同時加在眾生的身上,其中的苦痛真是不寒而慄。

3.時間無間:罪業眾生受刑悶死過去之後,經業風一吹,再度甦醒過來,繼續接受處罰,如此周而復始,永無止盡。

4.罪器無間:無間地獄充滿各種刑罰的罪器,眾生忽而上刀山,忽而下血河,忽而抱火柱,忽而灌烊銅,痛苦之酷烈實非人間所能想像。

5.眾類無間:種種眾生同時受苦毫無間隔。《地藏菩薩本願經》說「五事業感,故稱無間」,就是指無間地獄由上述五事招感所成,因此稱為無間。

歷代以來是否有人到過天堂與地獄?

根據《太平廣記》第一百四十六卷的記載,有一天,唐太宗夢見太史李淳風淚流滿面告訴他,自己將不久人世,太宗後來也到地獄冥府周遊一番,這段經歷還成為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佛祖統紀》第四十五卷,記載宋朝大文豪歐陽修,夢遊地獄、見到十殿閻羅的記錄。另外,佛陀到忉利天說法,甚至還運用神通,將弟子難陀帶至天堂遊玩,然後又帶至地獄觀看,以止息難陀的欲心,增加他的道念。

近代的虛雲老和尚,活到一百二十多歲才圓寂。當他一百一十二歲冤獄受難的時候,有一天在靜坐中入定,感覺自己走到兜率天宮,彌勒菩薩坐在法座上,指著東邊的空位叫他入座,虛雲老和尚坐好,定睛一看,赫然發現旁邊的維那師父竟然是阿難尊者,再放眼四望,發現了紫柏大師等也宴然在座。虛雲老和尚入定九天,才從兜率天宮回到人間,並且把他的經歷告示大家。這段事蹟,還被收錄在虛雲老和尚的著作中。如此看來,來往天堂與地獄的事例,不是子虛烏有、天方夜譚的怪異事情,可以從歷代史籍之中找到真實的記載。

三、天堂地獄如何去?

古往今來,既然有那麼多人曾經去過天堂與地獄,那麼上天堂究竟必須具備什麼條件?下地獄又是什麼機緣?下面各提供三個上天堂、入地獄的方法:

(一)人天三福行

1.布施:進入天堂要修持布施、持戒、禪定等三福行。除了金錢的施捨之外,給人服務方便,給人力量的援助等,都是布施,甚至隨口一句好話,隨時一個微笑,隨手一個招呼,隨心一個鼓勵,更是無上的布施。譬如,早上見面了,彼此問好招呼:「你早呀!」「你好呀!」看到別人做好事,讚歎一聲:「你真了不起!」「你很勤勞呀!」口頭上的隨喜讚美,就是無量功德的布施。

這個不費吹灰之力的讚美,常常是成功的助緣要素,但是我們今日的社會,不但最欠缺相互讚揚的美德,反而惡意毀謗攻擊美善之行。看到別人發財了,有人就會心生嫉妒,酸溜溜地睥睨說:「幾個銅臭錢,有什麼了不起!」見人天生麗質,也不由眼紅,不願誇獎幾句也就罷了,反而取笑說:「什麼美麗,妖裡妖氣地……」看到別人樂善好施,不僅不能見賢思齊,反而譏諷:「專會沽名釣譽,取媚矯俗不足以論。」

凡此種種,見善不喜,見好不樂,這種疑妒、瞋心、惡念,縱然身處天堂,也猶如處在地獄一般焦慮難安。現在的社會正在大力提倡美化工作,美化工作除了美化環境、美化容貌之外,更要美化人群、美化社會,尤其要美化自己、美化人生、美化心靈,假如人人都能擁有一顆真摯至純的赤子之心,隨時布施善意真情;人人都能具備一顆平等包容的佛心,時時施予慈悲喜捨,那麼天堂便無處不在了。

2.持戒:持戒如同今日的守法,最進步的社會是個法治的社會,人人守法,社會自然安和樂利;人人持戒,道德自然淳樸敦厚。佛教認為每一個社會人都應該奉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五戒的根本精神在於不侵犯他人,不殺生戒是對別人的身體生命不侵犯;不偷盜戒是對別人的財產東西不侵犯;不邪淫戒是對別人的貞節情操不侵犯;不妄語戒是對別人的聲譽名望不侵犯;不飲酒戒是對自己的智慧神識不侵犯,也不喪心亂性去侵犯別人。

倘若我們的社會能夠人人知法度,守五戒,社會必然沒有爭鬥紛訟的事情,為非作歹的宵小鼠輩必定銷聲匿跡,那麼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大同世界就不難實現了。(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