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環保危機

文/趙肇  |2021.06.19
3097觀看次
字級
在家防疫,應盡量力行環保生活。圖/123RF
端節前全國包裹物流嚴重塞車。圖/網路
不少人防疫宅在家,外送美食及網購不手軟。圖/網路

文/趙肇

5月中旬起疫情趨於緊張,許多民眾盡量待在家中不外出,導致所產生的各種垃圾量暴增,讓台灣衍生出意外的環保危機。

人口減少垃圾量爆增

據統計,環保署公布去年全台廢棄物產生量,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新增加且會造成環境隱憂的垃圾,最大宗的是口罩垃圾,其次是外送餐具,再次是網購包裝。

值得省思的是,最新的統計指出,台灣人口正往負成長方向發展,但垃圾量卻愈來愈多。環保署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我國一般廢棄物總量,高達986萬9675噸,為統計以來新高,平均每人每年大約產生22.2公斤的廚餘,和417公斤的垃圾。

各種廢棄物無所不在

以桃園市為例,桃園市人口成長快速(尤其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口),但垃圾量卻是倍數成長。桃園市環保局坦言:桃園本來在設計焚化爐的時候,是以180萬人口去設計的,但短短時間內,人口增加了50萬人,垃圾量卻翻倍,因而從兩三年前起便啟建第2座觀音生質能中心,希望能解決日益嚴重的廢棄物問題。

據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調查發現,不少台灣民眾在疫情發生後,更加關切環境議題,因疫情所產生的「一次性口罩垃圾」,成了民眾最為憂心的環境問題,高達9成的民眾,都曾在生活周遭看到隨意丟棄的口罩垃圾。

外送美食請免附餐具

台灣原本盛行的外食文化,並未因在家上班上學而有所改變,隨著民眾愈來愈習慣美食外送及網路購物,使得「外送餐具增加」與「網購包裝增加」,也進入近期民眾所關切的環境議題前3名排行榜。

對此,環資協會建議民眾在疫情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延長口罩壽命;訂購美食外送時,最好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盡可能使用自備的環保餐具,或家中原有的餐具;網購時,優先挑選不使用過度包材,或包材可回收再利用的店家,甚至考慮減少網購,盡可能自備容器,向裸賣商家選購民生用品。

全民網購物流量塞爆

事實上,除了網購產生的廢棄物,由於三級警戒一再延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民眾勿群聚,不少民眾為了避免和親友接觸,改採寄送包裹方式連繫感情,也讓中華郵政在端午連假前,全台物流包裹數量大爆單。

據了解,從6月初起,中華政平均每天投遞14萬餘件包裹,源源不斷湧入的包裹,將倉庫塞爆到連走路都困難;幾家物流業者更是先後宣布:暫停受理部分地區的低溫包裹寄件服務……可想而知,之後所產生的廢棄物有多驚人。

一邊淨灘一邊丟垃圾

面對此一疫情導致的環保危機,環資協會祕書長陳瑞賓提醒民眾,生活中每一個念頭都是一種選擇,若國人願意選擇對環境更好的生活方式,並做出改變,就能成為巨大的正向力量,真正修復我們的地球。

「21個綠色行動」主辦單位之一的RE-THINK「重新思考」創辦人黃之揚表示,「重新思考」團隊曾做過千人問卷調查,發現有7成民眾參與過淨灘,但回到日常生活,9成民眾每天卻都會產生至少3種一次性塑膠垃圾,形成環保意識知行之間的落差。

請隨身攜帶環保餐具

黃之揚認為,網路和社群是購物消費的管道,同時也可以是力行綠色生活的重要力量,期盼有更多人一起從小事開始,培養綠色習慣。

力行環保生活的藝人吳汶芳也呼籲國人:「一個人做,能種下期望;一群人做,就能啟動能量。」她笑言,自己隨身攜帶環保杯、環保餐盒以及重複利用的塑膠袋,不論是公司吃尾牙或平日和朋友聚餐聯誼,她都會事先準備好幾個乾淨的環保餐盒盛裝剩食,鼓勵周遭朋友在不浪費食物之餘,更能避免產生塑膠垃圾,做出對世界更好的選擇。

「垃圾,絕不是丟了就沒事。」事實上,台灣每個縣市都面臨垃圾難以處理的窘境。由於國內的焚化爐和掩埋場,難以消化龐大的垃圾,各地堆積的垃圾山,有的在山上,可能汙染水源;有的在海邊,可能汙染海洋生態鏈,使得廢棄物的汙染問題,成為除了疫情、水情外,最讓人憂心的環境危機。

焚化爐再多也燒不完

更令人憂心的是,從2021年起,全台半數的垃圾焚化廠,陸續進入整備期,加上日益老舊,垃圾處理量下降,堆置的垃圾總量將上看100萬噸,而且不只一般廢棄物,還有事業廢棄物,都面臨無處可去的難題,只得用太空包壓縮打包後,一層層推積起來。

但這些壓縮後的垃圾,經過日晒雨淋之後,仍會破損流出汙水,不但臭氣四溢,附近居民也擔心流出的汙水可能汙染水源或海洋,所以說到底,還是必須全民一起垃圾減量,才能避免台灣淪為垃圾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