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宜鈴 解開檜木與雲霧的祕密

文/林果 |2021.06.19
4303觀看次
字級
公視《MIT》節目曾跟拍賴宜鈴(後左2)的團隊。圖/賴宜鈴提供
進山做研究,要靠無比堅韌的心勇往直前。圖/賴宜鈴提供
為做研究,賴宜鈴總是勁裝打扮。圖/賴宜鈴提供
父親借車載賴宜鈴上山做研究,沒想到爆胎了。圖/賴宜鈴提供
團隊在山中湖採水樣。左1為賴宜鈴。圖/賴宜鈴提供
為了觀察、了解環境,經常不畏辛勞爬上高梯。圖/賴宜鈴提供
為了研究檜木,賴宜鈴得學會爬樹。圖/賴宜鈴提供
看到新生的扁柏小苗,充滿希望。圖/賴宜鈴提供

文/林果

「棲蘭山是我青春全部的美好。」回首來時路,從小數理成績優秀,被同學暱稱「居禮夫人」的賴宜鈴博士,原想從事動物研究,誤打誤撞考上台大植物系後,一心想轉系,卻在動物實驗課後,看到生命因人類實驗而受苦,心生不忍決定放棄。

因不忍動物實驗轉向

「或許當下的實驗,對未來的世界會有極大的貢獻,卻不適合我的個性。」經歷這一課,她恍然大悟,原來命運早就做出最好的安排。「植物也是生命,有它的變化,不是套公式。學會欣賞生命多樣的形式,是我日後成為植物科學家最大的樂趣。」

碩士畢業後,賴宜鈴加入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當時中研院為了加深對台灣生態的了解,選定棲蘭山成立長期生態研究站,那裡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也是全台檜木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在水域、植物、氣候……各方面,每個領域都需專家投入研究。

鑽研「植物生理生態學」的賴宜鈴進山不久後,便決定博士論文研究主題為檜木,埋下日後成為解開雲霧與檜木之間祕密第一人的契機。

植物世界裡眾生平等

能近距離研究台灣國寶檜木,是極難得的因緣,專注研究植物演化生理反應的賴宜鈴坦言:「當時沒有想太多,眾生平等,每一種植物都很有意義。」但當她愈深入了解,愈發現只生長在雲霧帶的檜木,有太多特別之處。

台灣高山雲霧帶大約位於海拔1500到2500公尺之間,檜木是這其中珍貴的物種之一,當地雨水量是霧水的10倍,但霧水中的養分卻是雨的10倍,這引發了賴宜鈴的好奇:檜木有沒有可能是利用飄浮的霧,來獲取所需的養分?

藉由她的實驗觀察,野外的檜木葉片縫隙裡,有許多類似苔蘚或菌絲的存在,很會吸水分,在高溼度雲霧中,成為檜木的海綿,幫助吸收霧水,等溫度升高水分蒸發後,養分濃度變高,再送到葉子裡,「對檜木來說,看到霧,等於是空中飄來了一大塊補品。」

原始檜木林僅剩露頭

檜木是在冰河時期前就演化出來的物種,是古老的孓遺植物,堪稱植物活化石。在全球僅有的6個品種中,台灣便占有兩種:台灣扁柏與紅檜。主要生態棲地中,阿里山以紅檜為主,棲蘭山以台灣扁柏為主。具獨特香氣和防腐特性,生長緩慢,卻可存活長達千年,因此被譽為「神木」,是台灣珍貴的自然國寶。

可惜的是,台灣雖在冰河時期成為檜木的避難所,卻沒能逃過日據時期,和國民政府來台初期,人類百餘年的砍伐浩劫,現今台灣檜木,幾乎已消失殆盡。

「我以前也會不經思考跟著喊口號:要為子孫留下什麼,直到第一次走進阿里山,親眼看到檜木『被消失』,我大受震撼。」賴宜鈴舉目望去,只剩細細小小的檜木,和房子地基一樣大,被砍掉的露頭,到處都是……

留給子孫專屬台灣美

「如果森林還在,可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原始檜木森林,也是專屬台灣的寶庫,場面一定非常壯觀,但現在只能看到『屍體』……」那一刻,賴宜鈴真正領悟到,守護自然的重要性和使命感。

「我們應該要思考,如何在發展和保育之間取得平衡,向社會大眾倡導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再讓真正屬於台灣之美的東西消失,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幸福 就是做想做的事

儘管熱愛植物科研,但讀博班前後歷經10年,加上未如預期在台北任教,使賴宜鈴長期以來,如一條繃緊的弦,不停鞭策自己。

「以前很拚,過年還在山上做實驗。每天清晨6、7點起床,在研究室待到凌晨一兩點,有時更晚。」日復一日的忙碌生活,直到懷孕期間,意外得知罹癌,為了專心治療,停課一年,人生被迫按下暫停鍵,她才重新省思生命的意義。

做研究,秉持的是西方嚴謹且是非分明的科學精神,但面對生命意外時,賴宜鈴卻是靠大自然帶她走出低潮。

賴宜鈴回想,在山裡做研究時,常常此刻豔陽高照,下一秒傾盆大雨,大自然的變幻莫測,使她深有感觸:「生態學跟東方哲學很相似,沒有最好或最壞的事,一切都在改變,所有的改變中,充滿著各種可能性,所以在逆境中,也不要太過悲觀。」

人一旦想要「最好」,就會把自己逼得很緊,像走鋼索的人,其實是走在危險的邊緣,鬆一點,允許有犯錯空間,生命就會更有彈性。「我現在學會慢一點,就像檜木一樣,很慢,但是可以活很久,順勢而為,否則可能沒有辦法看我的小孩長大。」

賴宜鈴一直很感謝父母,從沒有要她選一個「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而是讓她自由地選擇想要的人生。「我一直都在做最喜歡的研究,沒有偏離過,對我而言,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在完成治療後,賴宜鈴已重返教職,並在屏東展開新的研究題目。從前那個眼中只有研究,一心只想向前衝的科研人,如今言談中,多了一分豁達和從容──就像檜木,很慢,但是安穩,愉悅,而且散發芬芳。



做研究 全家總動員

研究森林生態,不如外人想像中浪漫,除了需要耐心、長年蹲點觀察外,夏日溼熱,冬季零下低溫,還要隨時防範蜂蛇蚊蟲叮咬危險,研究過程亦充滿未知與挫折。儘管做研究辛苦又隱含危險,賴宜鈴說:「一旦成為世界第一個證明某個新知的人,當下的興奮感,是所有科研人最大的快樂與報酬。」

為了上山做實驗,她跟叔叔借車,請爸爸開車,在零度的寒夜,車子爆胎,當年沒有手機,她跟父親兩人走了快20公里,才走到山中唯一的衛星公共電話處,請叔叔找人上山拖吊,從小帶大她的奶奶,也因擔心而非要上山接應。

某年颱風,山路坍方,林道中斷,為了搶救儀器和監測數據,她與同學兩人不顧生命危險,以摩托車硬闖上山。「當年覺得理所當然,如今身為人師,才知道研究與生命安危同樣重大呀。」賴宜鈴說:「山永遠在那裡,植物不會跑,如何在生命和研究之間做選擇,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不久前有學生上山失聯,搜救3周無果,年輕的生命就此消逝無蹤,令她不勝惋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