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取自網路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新冠病毒導致國內疫情升溫,國人在遵守三級警戒、做好外在防護之外,日常飲食中,可以補充那些營養素,提高身體面對新冠病毒的防護力?專家強調,充足的免疫營養至關重要,尤其適度補充維生素D,更是增強免疫力、「由內隔絕病毒」的防疫關鍵。
全美最知名感染疾病醫師、美國總統拜登的首席醫療顧問佛奇,以接受使用維生素D來幫助遠離COVID-19。他在去年九月曾表示,他會服用維他命D,並且「不會介意推薦」這個維生素給其他人。
國內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引述去年八月一篇發表在《營養素》期刊(Nutrients)論文表示,微量元素鋅、硒和維生素D3,確實可以增強身體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並降低發炎反應。
劉博仁說,研究顯示在緯度較高(陽光照射較少)和維生素D狀況較低國家,新冠病毒感染率較高;洛杉磯一項研究則指出,缺乏維生素D是確診的危險因素之一。
由日常飲食中 補充7免疫要素
嚴重缺乏維生素D的老年人較容易感染肺炎,進入重症加護病房的風險及死亡率亦會增加。缺乏維生素D,會加劇肺部炎症;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經常出現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症,其中,體內維生素D3愈低,急性呼吸衰竭的風險就愈高。
研究證實,補充維生素D3可以減少呼吸道病毒的複製,更可以阻止肺細胞纖維化。由於新冠肺炎後遺症中,肺纖維化發生率很高,補充維生素D3可減緩新冠肺炎造成的後遺症傷害。
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侯沂錚指出,蛋白質、維生素等皆為與免疫相關的重要營養素,能有效提升免疫力,使其發揮最佳的功能。她列舉四項攝取要點,建議由日常飲食中補充七大免疫要素,以增強免疫系統,鞏固防疫重要基礎。
首先補充「抗體原料蛋白質」,研究顯示若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影響抗體產生,增加感染風險。攝取黃豆、黑豆、毛豆及其製品之優良蛋白質,能維持腸黏膜防禦能力,幫助對抗發炎反應。
吃好油抗發炎 膳食纖維養好菌
其次「吃好油抗發炎」,好的脂肪能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有助對抗身體的發炎反應。攝取時可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類,如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每餐建議攝取量為一茶匙。
圖/取自網路
再來「膳食纖維養好菌」,除了蔬菜、水果,糙米、燕麥、藜麥等未經精製的全穀雜糧類也富含膳食纖維,建議每日攝取澱粉中三分之一為全穀雜糧類;另外,豆製品及堅果類也富含膳食纖維,每餐建議量皆約為一拳頭,但蔬菜需略多於水果。
還有「維生素降低感染風險」,維生素A參與呼吸道及腸道免疫相關黏液層的合成,富含維生素A食物如蛋、胡蘿蔔、菠菜、南瓜、地瓜、花椰菜等深綠色或橘黃色蔬菜,維生素C及維生素E具有抗發炎及抗氧化能力,維生素D則可幫助調節免疫系統,除藉由適當日晒自行合成,飲食來源包括蛋、奶、日晒過的菇菌類及維生素強化食品。
侯沂錚建議,民眾可以透過調整飲食習慣,來獲取上述免疫營養,並搭配運動及良好作息,「由內而外」全面提升個人免疫力的質與量,抵禦新冠病毒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