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疫情當頭,國內物價壓力大,主計總處昨天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2.48%,創8年3個月以來新高,也是連續2個月衝破2%警戒線。隨著國際原油、農工原料持續飆漲,國內廠商下半年將面臨沈重物價上漲壓力。
4月CPI年增率上漲2.09%,5月續升至2.48%,是否意味台灣也出現通膨疑慮?主計總處簡任視察曹弘志表示,除低基期因素外,本月368項查價項目中,物價上漲超過3%的項目達75項,占約2成,若與前一波通膨發生時間點2007年8月,當時物價上漲超過3%項目占半數以上,因此目前尚無通膨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食物類因天候影響供給,蔬菜及水果價格分別較去年同期上漲7.49%及4.60%,整體上漲1.69%,創去年2月以來新高;但扣除蔬菜水果,以及能源後的核心CPI,較去年同期上漲1.58%,也是近3個月最大漲幅。
至於5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1.33%,創2008年8月以來最高漲幅。官員表示,若國際原物料價格、運費持續上漲,國內廠商恐須調升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