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三級警戒延長,無薪假人數大增,有家拉麵店掛上紅燈籠準備營業,但解封的時間還充滿變數,大家只能苦撐。圖/林澔一
【本報台北訊】勞動部昨天公布最新無薪假統計,與前期相較,本期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增22家、940人,短短1周增加逾2成,整體人數破5千人,達5065人,創今年高點。勞動部解釋,因有1家大型空廚食品製造公司就有840人放無薪假。但學者認為,這只是剛開始,且更令人擔憂的是失業潮。
就實施人數來看,目前最多的是製造業1655人,其次為運輸倉儲業836人、支援服務業746人。
勞動部官員指出,製造業無薪假增加,主要是有一家食品製造業通報840人實施無薪假,該公司主要是經營空廚業務,業績受影響、勞資協商已有一段時間,因此該製造業實施無薪假,主要還是因疫情受到邊境管制影響。
服務業下降 可能協商中
至於運輸倉儲業、支援服務業(旅行社)近期無薪假情勢下降,官員表示,可能是因應疫情,雇主跟勞工還在協商是否要繼續實施,也可能轉往紓困方案,後續仍待觀察。
國內本土疫情升溫,外界原本預期服務業無薪假情勢增溫,勞動部統計顯示,住宿餐飲業現則有41家、495人實施無薪假,和上周相較,增加15家、222人。批發零售業與製造業連動,目前有114家、724人,較上周大增24家、250人。
至於支援服務業(含旅行社),目前有121家、746人實施無薪假,較上周減29家、266人。運輸及倉儲業有32家、836人實施無薪假,也減少12家、465人,官員說,主要是有2家外籍航空公司停實施無薪假。
特別的是,這期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實施無薪假近百人,較上周增加82人;官員表示,民眾因為疫情,除非有急迫醫療需求,否則都會盡量避免到醫院,可能使得診所看診人數減少、決定實施減班休息。
最令人意外的是製造業無薪假情勢明顯增溫。統計指出,4大製造業中,金屬機電業現有19家、262人實施無薪假,較上周減3家,但人數增32人;資訊電子業現有8家、236人,和上周相較大致持平;民生工業16家、1055人,增加6家、880人;化學工業則有18家、102人,增加3家、19人。
學者:這波浪潮只是開始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學系副教授辛炳隆說,疫情短期無法恢復,這波無薪假浪潮只是剛開始。他分析,今年疫情衝擊的產業和去年不同,去年主要發生在國外與境管,影響的是製造業、倉儲運輸業等大型產業,以放無薪假度過難關;民生服務業如餐飲4、5月便恢復,甚至因報復性消費還有短暫榮景。
但今年疫情影響的是國內,民眾不敢外出衝擊零售業、餐飲業。辛炳隆說,此類產業規模小,遇到不景氣可能直接關門或裁員、減薪,不像大型製造業與員工協商無薪假。他認為,這波疫情慘況不見得會反映在無薪假數字上,未來必須擔心的是失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