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月主題徵文--人生行路】 醃漬的風味

文/黃離  |2021.06.07
1022觀看次
字級

文/黃離

友人送來一大袋自家種的楊桃,雖青黃不一,卻微酸帶甜很有滋味。

小時候,阿嬤家後院有棵高大的楊桃樹,從仲夏到秋末都有結果,只是酸澀無比,得用鹽巴去澀後,加上幾片甘草、幾勺砂糖醃漬才能入口;醃漬楊桃和土芭樂是阿嬤的絕活。

父親有七個手足,生息繁多,所以阿嬤孫子足以「群」算;而學齡年紀的孫子群,最期待的就是等阿嬤午睡起來,從她手上接過醃芭樂或楊桃。在那年代,正餐之外還能有東西吃,是莫大的幸福。

某次分完芭樂,看著其他堂兄弟吃得津津有味,自己手中的卻只啃得下外面一層青皮,我牽著弟弟跨過高高的門檻,將兩人手中硬石般的芭樂往大院丟,憨憨的小弟癟著嘴想哭,我說:「阿母有做鳳梨乾,我們回家吃。」彼時家裡米甕常空,天曉得哪來鳳梨乾?

好久好久之後,母親說:「辛江叔問:『恁那硬氣的小女兒叼位吃頭路?』」「怎講我硬氣?」「伊講:『芭樂才分完,就看伊牽小弟出門,兩粒芭樂丟在埕尾碌碌轉。』」原來,那幕丟芭樂記被同住三合院的辛江叔瞧見了。說的雖是前朝舊事,母親還是滿臉不捨。

常言往事如煙,其實印象夠深刻的煙也有痕跡,即使飄散了,也常在不經意間浮現它飄散的樣子。酸澀的果實,經時間醃漬會呈現甘甜;生命也是,蹇富窮通,在歷經歲月的沉澱後都可以別有風味,很耐咀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