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看家》圖/信誼出版提供
《尋貓啟事》圖/信誼出版提供
文/李明足
面對這波嚴峻疫情,沒事待在家裡就是最好的防疫,然而漫天真假訊息、人際疏離、生活步調打亂,長時間待在家中,焦慮與煩惱如何排遣呢?和家人一起運動、閱讀、聽音樂都是宅家最好的活動。尤其跟家中的孩子一起閱讀、聊故事,更能拉近親密關係。
談到藉由閱讀舒緩焦慮煩躁,最近一本繪本《貓咪看家》特別受歡迎,值得注意的是,喜歡這書不只是理想讀者兒童,它的讀者群老少咸宜,尤其是家有喵星人的年輕人。這現象給予書市相關人士另一種反思,精采作品真是沒有適讀框限的。這也聯想到相同出版社2013年另一版喵繪本《尋貓啟事》同樣以貓為主角,同樣流露著人與寵物的濃烈情愫,同樣各年齡層適讀。兩本繪本的故事和圖像展現手法不同張力,不同節奏,不同結果,故事餘韻也輕重不同。
文青貓咪替你享受
翻開《貓咪看家》書名頁,主角貓咪背對著讀者,正往外看,心裡OS:家裡現在沒人。短短一句話,吊起讀者懸念?接著第一跨頁,牠若無其事地走入主人的衣櫥。到底要做甚麼?第二跨頁,牠竟從一個樹洞爬出來,往下我們看到貓咪悠閒地散步、喝咖啡、按摩理髮、看書、看電影、釣魚、吃壽司、打球、泡湯,然後優哉游哉回家。坐在門墊,一對無辜萌眼望著回家的主人。
而當你在忙碌職場中,一方面擔心著貓咪在家無聊,一方面渴望有片刻休閒活動。原來,你的文青貓咪都替你享受了。
另一本《尋貓啟事》則是一隻被撿來的流浪貓,梳洗乾淨、餵了貓食,豢養在有鐵欄杆公寓裡,牠原有渴望飛翔的小翅膀脫落了。每天只能在公寓裡搞破壞,抓蟑螂、畫破沙發、逗魚缸裡的魚,陪回家的主人看電視、睡覺。
然而牠留不住主人上班的腳步,只有守候在門口,這百無聊賴的日子,牠不自覺的望向鐵窗外自由的天空,翅膀慢慢長大了,承載牠飛向無盡的未知。貓與主人的情誼,只剩下一張張貼在電線杆上的「尋貓啟事」。
透過圖文與心對話
閱讀繪本不只是知識和趣味,有時我們透過圖文與心靈的對話,得到慰藉,這就是閱讀繪本的療癒力量。
《尋貓啟事》以細緻素描圖像說故事,故事像是一齣小品劇作,流浪貓咪渴望自由的基因令牠放棄主人為牠準備的「家」,寧願展翅飛向未知;閱讀歷程激勵了超越平凡的正向能量。全書以單一鉛筆素描,使整本書呈現娓娓道來的沉穩餘韻,這種敘事美學,具有一種抒情節奏,讀來不疾不徐的舒壓情懷。
《貓咪看家》的故事敘事,像一曲節奏浪漫輕快的華麗舞曲,作者以細膩的油彩畫出貓咪的一天。和貓主人想的不一樣,原來牠不是苦守家中,牠也忙著享受生活。翻開書,很多讀者忍不住尖叫:「好傢伙呀,沒想到你過得比我好!」隨後不是生氣,而是噗哧一笑。為什麼?因為這想像的生活,完全投射上班族內心的渴望出走,也算一種替代性滿足。尤其每一頁大大的貓咪生動表情:喝咖啡的滿足,用書角刷掌心的舒服、看恐怖片的驚嚇,等候主人的萌萌達眼神等等。不只能抓住孩子閱讀圖像的喜悅眼光,大人也喜愛。
誠如陳書梅教授所說,繪本不論在兒童文學界、心裡治療界,被公認「跨國界、跨性別、跨語言、跨年齡」的最佳媒介。閱讀這兩本喵繪本更能體現療癒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