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如君 推廣手語30年如一日 文/酉方 |2021.05.01 語音朗讀 35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成立台灣手語翻譯協會,為手譯員加油打氣。圖/台灣手語翻譯協會提供鼓勵民眾戴透明口罩,友善讀唇語的聽障人士。圖/台灣手語翻譯協會提供喝 用手握杯狀倒口,表示想喝水。圖/台灣手語翻譯協會提供魏如君與孩子們玩手語。 圖/台灣手語翻譯協會提供吃 聚攏五指尖碰口,表示想吃東西。圖/台灣手語翻譯協會提供 文/酉方去年新冠疫情流行期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日下午都會舉辦疫情記者會,而備受關注的,除了疫情的最新資訊外,公認最吸睛的,便是飛快比著手勢、表情千變萬化的手語翻譯員。也因此,時隔30年,手語又重新被大眾重視,不但掀起一股學手語熱潮,也讓不少人回憶起當年電視綜藝節目熱播的手語歌比賽,以及不分老少人人多少會比畫一兩句手語的盛況。從學生社團延續至今「如今台面上資深的手語翻譯員,絕大多數都是當年參加學校社團,畢業後繼續將熱情延續至今的。」台灣手語翻譯協會理事長魏如君,當年是會計系學生,但她常戲言自己「主修手語,副修才是會計」,更幸運的是,她在手語社認識了如今的另一半──中央大學機械系教授李朱育。畢業後,魏如君順從自己內心的意願,從事手語相關工作,其後更透過考試進入公視身心障礙節目《聽聽看》擔任專任手語翻譯,至今20多年,熱情不減當年。「憑良心說,因為學習手語,我擁有幸福的家庭和開心的工作,所以我很早便立志要好好感謝和報答它。」4年多前,魏如君在先生的支持和鼓勵下,發起成立台灣手語翻譯協會,除了致力於服務聽障朋友、「復興」手語運動,也希望讓更多人願意投入手語翻譯。她相信,這會讓手語翻譯員同行,從中得到更多成就感,並對未來有更高的自我期許。「沒想到因為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手語再度成為熱門話題,推廣起來事半功倍。」手語比想像中更實用 魏如君說,其實就算不是遇到疫情,在一般職場上及社會中,必須使用手語的情況比想像中多,除了聾友看醫生、購物、問路、和同事溝通……希望有人能了解其手語意涵,一般聽人醫生、護理師、社工師、警察、聽障兒的家長及手足、特教班老師……乃至一般大眾,在工作上「多學一種語言」,也會事半功倍。在實際案例中,就有一間餐廳因為聘任一位聽損員工,全店員工全部都去學手語,方便彼此溝通無障礙。魏如君也常為學手語的學員打氣,鼓勵他們把手語學好,除了有機會像前幾年聽障奧運在台灣舉辦期間,擔任賽事手語翻譯員,也形同學會某種「少數語言」,正好需要時,是相當受重視的。就像去年疫情期間,手語重受重視,魏如君便趁勢透過手語翻譯協會,將人們的注視轉化成一個正能量,每周在台北社會創新實驗中心開設課程,針對聽障孩子的手足及父母,分別設立孩童班及家長班,協助這些家庭學習如何用手語進行溝通。會比手語無聲勝有聲「絕大多數聽損兒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最終學會讀唇語及口語,然而,在大多數的情境下,手語還是很重要的溝通工具。」舉例來說,當環境嘈雜時,即便戴著助聽器或有裝人工電子耳,還是有可能聽不清楚對話的主調。此外,在搭捷運或安靜的會議中,無法用口語溝通時,手語就是最佳的無聲語言……此外,台灣手語翻譯協會還大力推廣「嬰幼兒手語」,再次刷新一般人對手語應用的範圍。「嬰兒雖然不會說話,卻能夠藉肢體語言表達需求。」魏如君鼓勵媽媽學些簡單的手語,在孩子想喝奶奶、屁屁了、想抱抱、想睡覺、肚子痛……時,做出相應的動作,例如藉由拍下巴,告訴孩子「等一下」,嬰兒很快就能理解:不用吵鬧引人注意,耐心等一下,媽媽就會過來處理。親子手語書惠及偏鄉除了實質的初階及進階課程,為了普及手語學習及服務偏鄉家長,魏如君完全不藏私,號召夥伴編印《親子手語》書及卡牌,結合聽損朋友的智慧及繪圖,讓偏鄉有需求的親子,也能透過書中的照片示範及遊戲圖,學會手語。「常有偏鄉家長想學手語,卻少有老師願意下鄉去教。為了這些需求,我們除了編書,在網站上也有示範影片,除了掃書中QRcode可以看,直接上網也可以學習。」 親子對練也可以用有趣的圖卡來練習,全家人很容易在過程中凝聚感情和向心力。透明口罩 疫情中立大功台灣有不少協會及團體提供手語翻譯協助,卻唯有台灣手語翻譯協會在去年疫情期間,創新推廣「透明口罩」,為聽障朋友謀取更多和外界溝通的便利性。「很多聽障朋友會讀唇語,但只要一戴上傳統口罩──不論是布口罩或不織布口罩,都阻斷了聽障朋友的溝通管道。」魏如君因此在疫情期間,鼓勵社會大眾戴上充滿設計感的透明口罩。「學手語和聽障朋友溝通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大眾能藉此瞭解聽障族群,以及他們的需求和文化。」魏如君坦言,早期做手語翻譯時,常被要求「愛心奉獻」,很多時候沒有車馬費,有時有些許鐘點費,但又被要求回捐給主辦單位,不捐還會被說是「愛錢」。「其實手語翻譯員都是基於喜愛手語,有顆善良熱誠的心,存著服務聽障同胞的想法,在學手語的路上不斷精益求精,才會走向手語翻譯這條路。」再者,手語翻譯並非兒戲,想從事的人必須取得專業證照,也是勞動部技能檢定的項目之一,從2004年開辦至今,全台也只有475人取得合格認證的丙級手語翻譯員。魏如君抱持著給這些手語翻譯員「一個家」的想法,無怨無悔推動成立協會,並擔任創會理事長,努力開發合作研修活動,讓手語翻譯員互相支持勉勵,提升專業知能,發展更好的手語翻譯環境,讓翻譯員有永續經營的願景。「協會得以成立,不光是我個人的功勞,貢獻聽障教育一甲子的林寶貴老師,時任台北啟聰學校校長葉宗青,公視《聽聽看》工作團隊,贊助創會紀念服的苗哲賢設計師,以及我的先生李朱育……都曾全力贊助支持。」面對另一半肯定的說,「我做再多實驗,寫再多論文,也比不上你成立一個協會對社會來得有幫助」,魏如君期望協會真能發揮功能,那麼,她再辛苦也值得啦。 前一篇文章 熱血牙醫捨高薪 行醫梨山17年 下一篇文章 首家動保書店 「默默」傳達護生理念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7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8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09【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10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羅素如 北海岸弱勢家庭守護者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 作者其他文章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李雪櫻 給500幼童溫暖的家陳怡彣 甘願成為他人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