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的故事】 秦始皇帝陵的未解之謎 文/記者姜辰蓉、楊一苗 |2021.04.24 語音朗讀 25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秦始皇陵外景。圖/新華社兵馬俑發掘現場。圖/新華社遊客在陝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一號坑道參觀。圖/新華社保護修復後的彩繪跪射俑。圖/新華社 文/記者姜辰蓉、楊一苗巍巍秦嶺,幽幽驪山,高大的封土之下,沉睡著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從統一海內、雄才大略,到嚴刑酷法、凶奢暴虐,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一位皇帝如他一般對後世影響深遠,也沒有一位皇帝像他一樣爭議之聲不絕。秦始皇身後所葬的陵寢,更是充滿神奇色彩,兵馬俑、銅車馬、石甲胄、青銅水禽……每一次新發現都讓世界發出驚歎。但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也僅僅是其陵園外圍的陪葬坑之一。驪山帝陵無與倫比司馬遷《史記》「葬始皇酈山」、唐代詩人李白的「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歷史上留下許多史料詩作,記錄了秦始皇帝陵的方位和修築人數。在驪山,人們看到的是與周邊山形相似的封塚,高大的陵墓封土之下,便是神祕的地下宮殿。在嬴政十三歲初即王位那年,他陵寢的營建工程就開始動工,前後歷時三十八載,到秦始皇駕崩、秦二世繼位還未完成,最終被戰亂中斷。規模宏大的秦始皇帝陵是根據「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禮制和遵循國君的陵園「若都邑」理念來設計建造的。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位帝王的陵寢能與秦始皇帝陵媲美。秦始皇帝陵保護範圍共二十點三二平方公里。其中重點保護區二點七四平方公里。迄今為止,僅陵區內發現的陪葬坑就有一百八十多座。秦始皇帝陵建造時間之久、用工之眾、規模之大、從葬之豐富,均為世界歷史罕見。根據中國大陸考古勘查,秦始皇帝陵園的遺跡基本分為地面建築與地下建築兩個層面。地面建築布局由封土、內外城垣及附屬設施、禮制性建築寢殿、便殿、園寺吏捨遺址等構成。地下建築布局主要有封土下的地宮、陪葬坑、陪葬墓以及地下阻排水系統等,目前已發現的陪葬坑,分布在陵園的外城以外、內外城之間、內城以內三個相對區域。儘管秦始皇帝陵地宮並未打開,但對其外圍的考古發掘一直在進行。經過多年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研究,目前已在秦始皇帝陵陵區發現大小形狀不同、內涵各具特色的陪葬坑、陪葬墓等六百餘處,出土了包括秦兵馬俑在內的珍貴文物五萬餘件。兵馬俑坑是秦始皇帝陵眾多陪葬坑中尤為著名的一處。此外,秦始皇帝陵園內出土的銅車馬、青銅水禽、石鎧甲、百戲俑等文物,為研究秦代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等提供了實物材料,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還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秦始皇帝陵不僅僅是一位帝王的埋葬之所,它更多承載著秦始皇構建宏大帝國的理念,這其中有源自諸子百家的思想之光,也有對秦帝國的政治體制、社會結構、都邑格局、宮廷生活、軍事制度等的映射,更對推動中華文明進程有重大意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科研規畫部主任張衛星說。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以「世界第八大奇蹟」享譽海內外,而考古發現顯示,它只是秦始皇帝陵眾多陪葬坑的一部分。兵馬俑現世充滿了故事色彩,也掀起了塵封兩千多年秦始皇帝陵的一角面紗。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九日,秦始皇帝陵兵馬俑軍陣的第一塊陶片,在充滿力量的挖掘中重見天日。挖到三公尺多深時發現了陶俑殘缺的身軀,接著往下挖,俑頭、銅鏃、銅弩機相繼出現。這個陶製人頭,頭頂長「角」,雙目圓睜,緊閉的嘴唇上方鋪排著兩撮翹卷的八字鬚。來圍觀的人們議論紛紛:「這是挖到瓦神爺的廟了!」當年參與考古發掘的袁仲一,如今已經八十八歲高齡,他至今還記得與兵馬俑的初次相見,那是令人震驚的場景。此後的幾十年,他身心都奉獻給了這座地下軍陣。在考古發現的四個俑坑中,一個是空的。專家推測,因秦末農民起義,秦二世不得不緊急抽調修建陵墓的「刑徒」前去應戰,四號俑坑很可能就是因戰亂而未完工。在其他三個俑坑中,共出土了約八千件陶俑、陶馬,另外還有大量兵器、戰車等。兵馬俑以作戰編制和隊形整齊地排列在俑坊中,真實再現了秦國軍隊在戰場上的情景。這個來自秦朝的泱泱軍團「勢若彍弩,節如發機」,似乎只待一聲令下,就將「若決積水於千仞之豁」,洶湧澎湃,觸之者摧。今天,在展館中陳列的兵馬俑看似「灰頭土臉」,但出土資料卻表明,它們不僅「多姿」,而且「多彩」。「每個兵馬俑其實都有顏色。經過兩千多年的深埋,那些保存下來的顏料出土後十五秒就開始變化,四分鐘內就完全脫水、起翹、剝落,有的就遺留在泥層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主任夏寅說。歷經數十年的發掘、觀察、研究和分析,袁仲一對已經出土的二千多件兵馬俑了如指掌。「每個俑,我都看過,做過發掘紀錄。高矮胖瘦、穿什麼衣服、出土時的顏色、梳什麼發式、穿什麼鞋子,我都熟悉。」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人們會看到它們原本形象多彩絢麗:朱紅、棗紅、紫紅、粉紅、深綠、粉綠、粉紫、粉藍、中黃、橘黃、黑、白、赭等十多種顏色。一尊色彩保存較完整的跪射俑足以體現兵馬俑服飾的豔麗:身穿粉綠色長襖,外披赭色鎧甲,鎧甲上綴著朱紅色甲帶和白色甲丁,下身穿著天藍色褲子和粉紫色護腿。「因此,不能把秦王朝尚黑,理解為社會各階層的人一律都穿黑衣服。」袁仲一說:「透過秦俑明快鮮豔的顏色,我們可以觸摸到秦人的情感與心靈是熱烈的、朝氣蓬勃的,而不是低沉的、悲哀的。」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新科技助推 上海咖啡有魔力 下一篇文章 挖掘還是不挖掘? 仍有4大謎團未解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 作者其他文章挖掘還是不挖掘? 仍有4大謎團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