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交 世界和平使者 編譯/潘楠慕 |2021.04.11 語音朗讀 29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區塊鏈技術可追蹤供應鏈,讓時裝業更透明。圖/美聯社體育領域是文化交流的一環。圖/美聯社法國將艾菲爾鐵塔投射為紅色,慶祝與日本建交160周年,是文化外交的範例。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一詞直到最近才被確立,但事實上,自有歷史以來,都可見到文化外交的蛛絲馬跡;這種交流出現在藝術、體育、文學、音樂、科學、商業和經濟等領域,探險家、旅行者、商人、教師和藝術家,都可以被視為「非正式大使」或「文化外交人員」。文化外交最常被引用的定義出自美國政府藝術與文化中心(Center for Arts and Culture)在二○○三年委託政治科學家康明思(Milton C. Cummings)撰述的《文化外交和美國政府:調查報告》(Cultural Diplomacy and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 Survey),將文化外交定義為「國家和人民之間理念、資訊、藝術和其他文化層面的交流,以促進雙邊的認識」。在日益全球化,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文化外交日益重要;大眾傳播技術的普及,確保所有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文化交流;文化外交一旦延伸至各層面,就具有影響個人、社區、文化或國家的「全球輿論」(Global Public Opinion)和意識形態的力量,對於促進全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文化外交的知名案例是美蘇冷戰時期美國政府派遣爵士音樂家至非洲、亞洲、中東甚至蘇聯演出,藉此宣示反對共產主義,傳播美國自由、民主、開明的價值觀。一九七○年代,中國大陸靠「乒乓外交」打破中美關係僵局,以及近年來提振形象的「貓熊外交」,都是增加跨文化、不同信仰間的彼此理解,促成和解的成功例子。藝術也是文化外交的重要一環,自有文明以來,藝術就以多種形式存在於每個社區、文化和國家;在培養和激發想像力、創造力和創新能力方面,沒有學科比得上藝術和文化。如今,藝術還能提供重要的經濟動能,在城市振興、社區更新、發展文化旅遊及形象提升方面都可發揮重大作用。外交專業人士指出,藝文外交能跨越文化差異,塑造共同的價值觀,有助推動特定政策目標,例如促進貿易、政治、外交和經濟利益。在國際關係上,藝術與文化雖然難以扭轉重大的國際政治情勢,但仍可提升了解和尊重,減緩緊張關係。文化外交的終極目標是運用長期積累的影響力,贏得外國的支持,包括提升對本國人民、文化和政策的好感,促使國家之間加強合作、避免衝突。文化外交與傳統外交模式不同,通常不會期望具體回報,而是扮演傳遞良好印象的媒介;藝文人士也常被視為獨立於政府之外的專業人士,相較一般外交人員,藝文人士更具有公信力、說服力及影響力。文化外交絕非簡單任務,無論政治、經濟方面的限制,或是利益衝突,都會帶來嚴峻挑戰;然而,若能持續投入,最終仍可逐步提升影響力,奠定國家安全到增加旅遊業和商業機會的互信基礎,透過跨文化對話促成地緣政治的穩定。運用區塊鏈時尚更環保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持續升高,促使時裝品牌日益重視綠色認證,然而,服裝生產涉及複雜的全球供應鏈,難以保證使用的都是環保材料。一些品牌已決定採用再生棉花、木漿等天然材料,而非含有塑膠的聚合物纖維,但他們面臨的挑戰是供應鏈的透明度不足,不易監控產品使用的材料。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報告顯示,採購永續材料已成為時裝公司的優先事項之一,多數接受訪調的品牌均有意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但迄今為止只有極少數的公司提供供應鏈完整資訊,且可信度仍待檢驗。時裝業者TextileGenesis認為,加密貨幣採用的「區塊鏈」技術,將有助提升產業的透明度和信譽。該公司與奧地利紡織品製造商Lenzing合作,運用區塊鏈技術把整體供應鏈數位化,追蹤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流程。TextileGenesis創辦人高塔姆(Amit Gautam)指出:「紡織業是結構最複雜的產業之一,供應鏈和生產程序可能涉及多個國家;一件衣服從原料到成品,可能須經過七個不同的製造階段。區塊鏈提供前所未有的透明度,這項技術讓我們能準確了解纖維在哪裡紡成紗線,在哪裡織造以及在哪裡製作為成品。」高塔姆表示,區塊鏈的特點是可永久保存資訊,任何修改都會留下紀錄,因此,產品的履歷較不易捏造或竄改。他表示:「永續性已成為主流訴求,獲得環保認證的品牌更能獲得消費者青睞,時裝產業的核心價值,將轉向永續發展。」高塔姆指出非營利組織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的永續發展專家索契特(Francois Souchet)表示:「區塊鏈技術,能夠提升供應鏈資料的可信度,這不僅能夠為產品的品質提供保證,也有助重視環保的消費者選擇產品,進而促使廠商往環保的方向邁進。」傳統文化 + 創新技術 日本研製永續服裝日本近年興起的「勿體無」(Mottainai)運動標榜避免浪費,主張所有物件都有內在價值,應在其完整生命周期中充分利用;這個概念也延伸至時尚產業,一些日本設計師正嘗試結合傳統文化和新技術,製作永續服裝。日本時裝周組織(Japan Fashion Week Organisation)總監今城薰(Kaoru Imajo)表示:「『勿體無』和手工文化,在日本無處不在,例如酒糟可用作烹飪原料,廢棄的橘子皮可還原成纖維並製成紙,服裝也應該如此。」今城薰指出,一些品牌已經開始使用所謂的「襤褸」(boro)碎布拼湊成完整的布料,用來製作地毯、衣服或織物;這些產品不僅在外觀上獨一無二,且價格正不斷上揚,被譽為「日本復古布料」。還有一些時尚品牌開始採用已承襲數百年的傳統技術,並搭配最新科技,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浪費,並減少對環境的危害。山本捷平(Shohei Yamamoto)創立的同名品牌「捷平」服飾公司,決定協助推動布料的永續染色;人工合成的化學染料是高汙染有毒原料,嚴重傷害土壤和水源;「捷平」與日本京都的工匠合作,採購使用傳統「柿染」(kakishibu )工藝染色的布料;山本捷平表示,這種染色方法是把紡織品浸入未成熟柿子的發酵液體,使用的天然原料在染色過程中氧化時還能產生防水效果,最重要的是不會危害自然環境。日本設計師田中裕明(Hiroaki Tanaka)則秉承著環保主義,持續在研究由羊毛衍生的可生物分解的蛋白質樹脂;田中裕明與北海道室蘭工業大學的教授平井伸二(Shinji Hirai)合作研發這種創新材料,他表示:「這種材料完全來自羊毛,對生態非常友善,耐用程度則堪比塑膠。」在減少浪費方面,一些製造商正運用先進技術,為環境保育貢獻心力;日本製造商島精機制作所(Shima Seiki)使用電腦運算過的一體式針織設計,以無縫工藝編織一整件服裝。島精機制作所表示,傳統服裝的縫製過程中,約有三成的布料被捨棄,使用無縫工藝,可完全消除這些浪費。致力於減少紡織品浪費的環保慈善機構Redress創始人迪恩(Christina Dean)對日本時裝業的做法深表讚許,她表示,日本在為更環保的時裝生態系統樹立了正確的榜樣,「日本的紡織產業把傳統技藝和高科技結合,呈現了美好、體貼和簡約的文化風格」。 前一篇文章 和紙衣 和紙鞋 環保又耐用 下一篇文章 擴張太空版圖 中俄嶄新結盟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5如是說2025.07.0206【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7【詩】覺有情2025.07.0208安忍,一種無畏的慈悲2025.07.0209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10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五重星系群碰撞 引發宇宙音爆兆顆氫彈能量 超級閃焰恐釀災難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伊朗女性新審美觀 鼻形雕塑成風新藥開發步調慢 找現有藥物抗失智 作者其他文章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五重星系群碰撞 引發宇宙音爆兆顆氫彈能量 超級閃焰恐釀災難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伊朗女性新審美觀 鼻形雕塑成風新藥開發步調慢 找現有藥物抗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