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知道月球其實有一條像是彗星的長尾巴,而且每個月都會出現好幾次嗎?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保護,所以當它被隕石撞擊時,除了地表會被撞出一個一個大坑洞,還會噴撞出許多鈉原子。最後這些鈉原子就會被彈飛到空中,並進入運轉軌道。
圖/樹下繪本
文/郭宣含
同學們知道月球其實有一條像是彗星的長尾巴,而且每個月都會出現好幾次嗎?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保護,所以當它被隕石撞擊時,除了地表會被撞出一個一個大坑洞,還會噴撞出許多鈉原子。最後這些鈉原子就會被彈飛到空中,並進入運轉軌道。
月球之所以會有類似彗星長尾的光束,背後的關鍵就來自這些鈉原子。太陽光子(一種傳遞電磁力的基本粒子)與月球的鈉原子相撞時,大量鈉原子將會被推開,彈離太陽的方向。雖然我們的肉眼看不到這道光束,但科學家可以利用特殊鏡頭來觀察;在特殊鏡頭上看起來,就好像是月球拖著一條長尾巴。
月球會帶著這條長尾巴繞著地球運轉,只不過當月球移動到太陽和地球的中間時,地球的引力就會將月球尾巴的鈉原子集中,壓縮成一道肉眼看不到的光束,並射向與太陽相反的一側。
科學家在1990年代末期首次觀測到月球光束,但令他們好奇的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這道光束有時比較明亮,有時卻顯得比較黯淡。《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行星》3月公布一份歷時14年的觀察研究,其中告訴我們一些蛛絲馬跡。
隕石撞擊 月尾更亮
科學家發現,於1988年11月發生的月亮光束看起來特別亮,大約維持3天之後就迅速消失,那時也剛好是獅子座流星雨的高峰期之後。雖然其他流星雨出現時,科學家也會觀察到月亮光束,但是亮度就沒有流星雨那麼高。
為什麼每年都會出現的流星雨亮度會不一致呢?或許是因為流星雨衝撞得不夠快或不夠大力,所以沒辦法每次都讓月球上的鈉原子飛高高。
令人訝異的是,偶爾出現的隕石撞擊,更有機會讓月球尾巴變得更亮;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隕石更大顆,而且墜落速度更快,所以一旦撞上月球,就會擦撞出更多鈉原子高飛到月球軌道,最後形成一條「月亮尾巴」。
同學下次抬頭看月亮時,別忘了月球還拖著一條人類看不見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