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走讀】 沉澱與創新

文/陳若彣 |2021.03.11
2326觀看次
字級

文/陳若彣

七到九世紀,日本積極吸收唐朝文化,從西元六三○年派遣唐使,到八三八年最後一次入唐。唐末黃巢之亂,洛陽、長安被攻陷,唐朝的衰落已無可挽回,因此停止遣唐使。之後兩百年攝關政治,貴族勢大,律令制度瓦解,日本在唐風文化的基礎上,慢慢吸收消化,從而發展出獨特審美意識的國風文化。

十六世紀中,葡萄牙人到了日本,隨著商貿傳入歐洲宗教及文化;歐洲三十年戰爭結束後,荷蘭脫離西班牙獨立。荷蘭人幫助江戶幕府鎮壓島原之亂,之後日本實施鎖國。荷蘭成為日本與西方唯一的貿易夥伴,並且通過蘭學,了解西歐的科學技術變革。一七二○年幕府發布「洋書解禁令」,放寬文化控制。

鎖國期間一六三三到一八五四年,日本從容沉澱、借鑒西方文化,形成武士和町人文化。

台日地理相近,部分生活習慣相似,比如入室脫鞋,很多台語中的外來語都來自日語,喜歡以小為美的小確幸、小日子,年輕人對西方潮流來者不拒。二○二○疫情之後的生活方式,很可能因為封鎖而進入「自己的時代」,我們是否能以此為契機,放緩步調,積累沉澱出台灣社會的底氣和韻味,在喧囂時代,給自己一個向內在探索的機會。

走訪台灣各地,網友揶揄的天龍國,強大的底氣來自人的素質,人無底不壯,因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能友善陌生人,關心公共事務,耐心排隊;不是只對自己的朋友熱情,不是在隊伍裡焦躁催促,不是沾沾自喜用飯碗裝咖啡。

輕聲細語一樣可以表達情緒,最重要的,留一點時間讀書,真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