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 做一朵梅花傳暗香

文/黃羿瓅 |2021.03.08
1153觀看次
字級

文/黃羿瓅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為三國時陸凱的詩作〈贈范曄〉,是古今詠梅眾多詩詞中相當早的作品。他寫給遠在隴頭的友人,透過驛使傳送的卻非書信,而是報春的梅花,隱含江南不是一無所有,有的正是陸凱不拘形式的掛念,充滿真情意趣。

梅花愈冷愈開花,尤其春初酷寒時,所以是春天的象徵。宋朝陳亮〈梅花〉詩中提到:「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不僅寫及梅花報春,還表明了堅持正義無所畏懼。梅花味道芬芳,但非濃烈,明代方孝孺稱之為「清香」,元朝王冕描摹為「清氣」,而最多文人的形容是「暗香」。

說到暗香,不可不提宋朝那位一生未婚,只喜愛種梅養鶴的隱士林逋。〈山園小梅〉中,他寫梅花迎寒盛放,引得禽鳥偷看、蝴蝶失魂,占盡了小園風光;還說自己很幸福,可以近距離欣賞,為她寫詩、為她吟誦。其中摹寫梅花形氣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是為人所讚頌。

疏落的花朵橫斜枝幹,投影在清淺的水中;清幽的芳香飄散,浮動在黃昏月光之下。一幅靜美圖畫顯現,意境令人陶醉,無怪乎同代詩人陳與義認為林逋的詠梅詩已壓倒前人,辛棄疾也勸墨客騷人別再輕易為梅賦詩了!「暗香疏影」便由此而來,指梅花的香味和姿態,後來還直接成為梅花的代名詞。

隆冬將盡時,梅雪爭春,春天頒發的桂冠誰能得到?盧梅坡在其〈雪梅〉中費心評論:伯仲之間,而雪的確比梅白上一些,但沒有人家的香味,還差一大段,這是「香味距離」測量法的結果,即流傳後世的絕妙好詞:「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那麼,梅花的暗香距離有多遠?王安石〈梅花〉詩云:「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不引人注目的白色角落,詩人遠遠就感受到梅花傲冷盛開,何以知道不是雪呢?因有幽幽香氣傳來。此詩王安石寫於為國革新但變法失敗後,表達自己儘管處於艱難環境仍不畏打擊、堅持品格與主張的意志,無非借喻於梅花冰天雪地中堅強高潔的形象;詩短詞簡,文學價值卻極高。

有別於牡丹芍藥等花朵豔麗、碩大,梅花顯得嬌巧素淨、姿態優雅;也不同於桃李玫瑰的濃郁,它香氣淡淡的,不明顯,不張揚,是沁人心脾的芬芳暗香。尤其盛開於嚴峻環境,是以常被品行高潔、無懼艱困的超逸人士所欣賞和比況。元代畫家詩人王冕〈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及〈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他讚梅也借梅自況,突顯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氣節與高遠志向。

偏僻驛站外孤開的梅花,陸遊曾托用來比作生涯縮影,政治上無依無靠,又屢遭風雨摧殘,他說自己「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不被賞識只被嫉妒,卻也不在乎,強調即使凋零成泥、化作塵土,仍舊會散發獨有的暗香。

暗香究竟能傳到多遠?極大化可以「滿乾坤」,澤被他人;最起碼,也是自我呈現的價值觀與對理想的堅持。所以,就做一朵傲霜鬥雪的梅花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