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生命不死」與「生命永續」的唯識學理解與詮釋(七)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2021.03.07
1308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眾生一期生命謝幕時之心識轉換狀態

上周我們討論了第六意識在死生之際必然會轉換的道理,雖然在有生之年第六意識的運作也是恆轉如瀑流,但是無法跨越死生之際,而是隨著個人色身一期生命的出生與死亡而開展與謝幕的,然後到了下一期的生命,新的六根、六識再重新展開。

我在前文的討論中也反覆強調,有情眾生的肉體生命是一期接著一期地生死交替,輾轉輪迴,綿延不絕,然而我們內在靈性(亦即佛性)的生命是不曾死亡,不生不滅,無始無終的。從無盡的十方三世宇宙時空來看,肉體的死亡現象只是一種生命轉換的過程與階段,但是由於眾生的無明以及對肉體生命的強烈執著,而將緣起緣滅的「自然死亡」實體化與妖魔化,並且衍生出各色各樣、不勝枚舉的負面臆測與恐怖想像,其實都是芸芸眾生心理投射出來的假相與幻覺。

要破除對於「死亡」的無知與恐懼,就需要客觀如實地了解,有情個體在一期生命臨終之際與死亡之後,他的心識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又如何轉換?這是個極為重要的問題,關乎我們如何面對及準備這一期生命的謝幕,以及能否善終與如願往生,所以必須要有充分及深刻地理解。我常說:有情的生命本來就是永續的,但是很遺憾的,我們對於自我生命的經營,卻沒有永續,幾乎都是糊里糊塗地死掉,又再糊里糊塗地出生,生生世世都是如此,很冤枉啊!如果不想再繼續如此糊里糊塗下去,那麼從這一生開始,就要知道如何及早規畫經營下一期生命,那麼就必須要很認真地了解「生」與「死」的實相。我們先從有情「命終」——亦即一期生命的謝幕或「色身的死亡」談起。

針對有情生死轉換的關鍵階段,特別是有情命終時的心識狀態,在《瑜伽師地論》(卷一)〈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的文本中有相當詳盡與深入的描述與分析,值得我們深入理解。針對有情命終時的各種身心反應與心識狀態,我以《瑜伽師地論》的文本為主,同時參考唐.窺基所撰《瑜伽師地論略纂》以及唐.遁倫集撰《瑜伽論記》的注解,逐條引述並分析解說如下:

一、死亡的因素及其類別

云何死?謂由壽量極故而便致死。此復三種:謂壽盡故、福盡故、不避不平等【註】故,當知亦是時、非時死,或由善心或不善心或無記心。

【註】「平」指平常,「等」指等輩、等類,「平等」即正常之情況,「避」指避免、逃避,亦有違背之意,「不避不平等」一句,乃指有違常理之情況。窺基注云:「不避不平等,則餘緣枉橫死。不平等者,不調順義。」

什麼是「死」?即是由於壽命到了極限,因而導致死亡。此中又有三種情況:即是因為壽命盡了的緣故、福報盡了的緣故,以及沒有避免不正常、不調順之情況的緣故。當知亦有「時死」與「非時死」的區別,前二者意指死亡的時間到了,後者意指死亡的時間尚未到來,卻因為其他的一些不當而有違常理的因素而亡。此外,還有由於善心、不善心或無記心而死的差別。

二、「壽盡故死」與「福盡故死」

云何壽盡故死?猶如有一隨感壽量滿盡故死,此名時死。云何福盡故死?猶如有一資具闕故死。

什麼是壽盡故死?譬如有一有情個體,隨其感應到壽命已經滿額到了極限故而死亡,此種情況可以說是「時死」。什麼是福盡故死?譬如有一有情個體,賴以維繫其生命的資源供給缺乏或享用殆盡故而導致死亡。

三、 未盡壽量而死

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說九因九緣,未盡壽量而死。何等為九?謂食無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復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醫藥,不知於己若損若益,非時、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時死。

什麼是沒有避免「不正常、不調順之情況」故死?譬如佛陀所說的「九因九緣」,皆是壽命尚未到達極限卻導致死亡的因素。這九項因素是:一、飲食沒有節制,暴飲暴食,腹脹而死;二、飲用服食不當的食物,中毒而死;三、之前所食尚未消化,就接著進食,新陳代謝不及而死;四、食用未煮熟的生食而不吐,無法消化而死;五、食物累積腸胃而阻塞,無法排洩而死;六、罹患疾病時不近醫藥,延誤醫療病極而死;七、不知道對自己的身體或生命是否有益或傷害而從事一些不當的冒險行為,因為愚蠢盲目行動而意外致死;八、在不當的時機發生性行為,譬如:過飢、過飽、遠行而身體疲憊、以及生病的時候,因性行為嚴重傷身而死;九、性行為過量沒有節制,縱欲過度而死。以上這些情況亦可說是「非時死」。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