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國人體重超標 2019十大死因8項與胖有關 |2021.03.04 語音朗讀 342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2019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有關。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國人18歲以上成年人,近五成有超重問題,WHO將肥胖視為疾病,且2019年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肥胖醫學會在今(4)日世界肥胖日,一同呼應今年世界肥胖聯盟「Every Body needs Everybody」的主題,希望減少對需要體重管理者的歧視與汙名化,從根本瞭解問題,給予支持與協助,建立更幸福、更健康的生活。2019年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分別為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癌症、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腎炎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楊宜青指出,「研究顯示,肥胖患者相較於體重健康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超過7倍,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疾病。」圖/123RF國民健康署代理署長賈淑麗表示:「健康體位是國人健康的基石,希望透過良好的政策、政府/民間的倡議支持性環境和完備的照護策略等,提高大家對體重管理的認知,也鼓勵大家健康飲食揪團、運動也揪團,才更有動力持續。」一項國際大型調查結果顯示,近7成的肥胖症患者渴望醫師和他們討論體重,但在醫病間未討論體重的情況之中,絕大多數的醫師認為「病患對體重控制沒有興趣」,由此可見醫病間的認知有極大落差。圖╱取自BBC楊宜青表示,台灣的調查也發現類似的情形,逾8成民眾認為管理體重是自己個人的責任,或是擔心被歧視或標籤化,而不想對外提出協助,其實文獻證實,若有專業醫療協助的介入,根據患者的身心狀況及根本原因找到最適合的方式,會比自己進行控制體重更有效果。台灣肥胖醫學會祕書長張皓翔指出,台灣有87%的民眾表示打算減重,但實際與醫護討論體重控制的僅有22%,他同時呼籲醫護人員,面對害羞、未主動尋求協助的患者,可以主動關心並提出體重控制相關話題,使患者了解專業醫療可以提供他們控制肥胖的協助。圖/123RF有些民眾會嘗試快速且激烈的減重方式,雖有效但不長遠。楊宜青指出,現今網路資訊發達,許多飲食控制法在網紅的推波助瀾下充滿光環,事實上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宜,如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就不宜貿然使用生酮飲食或斷食法,尤其更多人是在快速減重後身體出現問題,才發現自己其實是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建議在嘗試任何方式前都應該先諮詢專業人員。楊宜青提醒,劇烈的體重改變都會使體內內分泌劇烈改變,恐造成落髮、肌肉流失,且激烈的飲食改變痛苦又不持久。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9264/ 前一篇文章 高山雪翠高麗菜 開放一顆20元採收 下一篇文章 台中觀光影片 獲日影像節最佳東亞影像獎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父親的山水2025.10.3103佛光會送家具至光復 助受災戶重建家園2025.10.3104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5印尼佛教大學教職員 佛光山佛學院培訓 2025.10.3106【遇見荷】 呼喚你的名字2025.10.3107【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08【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9梵蒂岡跨宗教對話60周年 教宗喜會中華人間佛教代表2025.10.3110社論--新台幣改版2025.10.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興新村活化 省主席官邸變身餐廳翡翠水庫支援發電 台電須付補償費林信義:台灣於APEC能見度提升國軍裝備採購 證實5案延宕鄭麗文:讓國民黨羊群變獅群APEC林信義進場與國旗同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