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生命不死」與「生命永續」的唯識學理解與詮釋(五)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2021.02.21
1650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外科醫療手術麻醉當中的意識狀態

在上周的專欄文章中,我們討論了在睡夢中的第六意識仍然「恆轉如瀑流」,片刻也不曾停頓,接下來我們再從另外一種情境——就是在醫療手術麻醉當中,來談第六意識的「恆轉」。當我們接受重大的外科手術時,譬如心臟外科手術、腦部外科手術或截肢外科手術等等,必須全身麻醉,在麻醉及手術的過程中,肉體的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識都完全沒有知覺,當然也就沒有痛覺,所以不會影響手術的進行,但是透過腦波儀所產生的「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phy,簡稱EEG)並沒有停頓,仍然不斷地擺盪起伏,顯示腦內的意識活動依然十分旺盛,絲毫不因為麻醉而停頓。也由此顯示出,在外科手術的麻醉過程當中,病人的意識仍然「恆轉如瀑流」。更明確地說,從麻醉前到麻醉中,再到麻醉消退之後,身體的知覺與痛覺會有改變,然而意識的「恆轉如瀑流」卻絲毫沒有改變。

有情色身肉體死亡時的意識狀態

那麼大家很可能會問到:在人體「死亡」的時候,第六意識的狀態如何?會有什麼樣的變化?這要分成二個層面來談:其一,從醫療科學的層面來說,人體在死亡的時候,「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簡稱ECG或EKG)與「腦電圖」(EEG)都全部停擺了,呈現的是沒有任何波動的水平線,英文稱之為“flatline”,意指心臟不顯示任何電活動的扁平心電圖與大腦不顯示任何電活動的扁平腦電圖,前者顯示心臟停止跳動,後者顯示大腦內的意識活動全面停止,也代表死亡事件的發生,生命到此結束。之前已經討論過,我們的第六意識密切連結到自我的色身,如影隨形,因而當肉體死亡的時候,第六意識就沒有了活動的載體而停止作用,接著阿賴耶識與末那識就會脫離肉體進入中陰,所以腦波儀測量不到任何活動。

其二,從佛教唯識學的層面來說,肉體死亡只是一個人「一期生命」的落幕,然而他的「生命」本身——亦即意識(包括阿賴耶識與末那識)的流轉——並沒有、也從來不曾停止或結束,而是脫離已經停擺的肉體,轉換到另外一個時空世界,展開下一期的生命。

更明確地說,有情眾生肉體的生命是一期接著一期的,每一期的生命都有開始與結束——亦即「出生」與「死亡」,所以稱之為「分段生死」。然而有情眾生的「生命」本身——亦即意識的流轉,是跨越生死之際與超越時空的。即使在一期生命之肉體「死亡」的時候,意識(包括阿賴耶識與末那識)的流轉,也依然像瀑布般地波濤洶湧。因此,從這樣的宏觀視野來看,我們內在的「心識生命」是「永恆不滅」的,當然也就不曾死亡。

揭開對於「死亡」的錯覺、幻覺與假象

如果囿於傳統的生死觀點,誤認為肉體的「死亡」就是「生命的結束」,而且是「絕對的終點」,自此以後,生命就與草木同朽,灰飛煙滅,一了百了,那麼,從唯識學的觀點與立場而言,絕大多數人所深深恐懼,同時也誤以為會「灰飛煙滅,一了百了」的「死亡」,其實根本就不存在。

因為我們的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會隨著這一期生命肉體的衰老死亡而停止,然後到了下一期生命,又再重新另起爐灶,而無法直接與前一期生命接續,讓人們誤以為「肉體的死亡」就是「生命的結束」,因而產生一種無比的莫名恐懼,繼而衍生出五花八門、各色各樣對於死亡的負面認知與描述,同時也在全世界各個文化傳統中形成千奇百怪的生死禁忌迷信與民族禮俗儀式。

當然,懷抱有宗教信仰的人士,不會認為生命在死亡之後就一了百了,而是還有死後續起的生命,但是絕大多數人還是會擔心罣礙死後生命的際遇以及去處,萬一通過不了死後的末日審判,上不了天堂,而墮入萬劫不復的地獄怎麼辦?凡此種種的恐懼、憂慮、投射、想像等等,不斷地給原本是「自然現象」的「死亡」,蒙上一層又一層的恐怖面紗,或者戴上一副猙獰的面具。

絕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死亡」,其實是人們在面對死亡事件與現象時,由於無始以來的無明知見,加上對於生命的強烈執著,以及對於死亡的錯誤認知及無畏恐懼,所建構及投射出來的錯覺、幻覺與假象。《唯識三十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有情心識恆轉的奧祕,破除對於死亡的錯誤認知,揭開大眾對於「死亡」的錯覺、幻覺與假象,解除對於「死亡」無謂的恐懼。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