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抒情史】 流浪者

文/黃克全 |2021.02.10
971觀看次
字級

文/黃克全

美國現代派詩人史蒂文生說:「年輕詩人是神祇,老詩人是流浪者。」他的原意想是當前每一次新的書寫或閱讀,都修正、改寫過往,創造成新的文學史觀,所以年輕詩人居於優勢地位。

史蒂文生這種觀點只講對一半。前後作家彼此的關係及影響,並非線性時間、不可逆的,用後結構主義的互文性 ( intertextuality ) 觀念來理解會更有趣且精準,即任何一篇作品,都不是封閉、獨立的存在;它的意義、表現,既受到之前自己及其他人作品的影響,日後也將影響到其他任何作品,同時也將接受後繼者的改造。所有的作品會互相潛伏、修正、重複及滲透。這是一種相互對話的聯結關係。

朱麗亞.克里斯蒂娃對互文性講的最透澈:「任何文本都處在若干文本的交匯處,都是對這些文本的重讀、更新、濃縮、移位和深化。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文本的價值在於它對其他文本的整合和摧毀作用……任何文本都是對另一個文本的吸收和改編。」 文學史裡的文本評騭既不斷更替,地位也隨之變遷,衍生下去的意義是,作者及文本的生死勢不由己,再接下去,作家及其文本的高下名位也就必須隨時調整。

回到根本看,既然年輕和老年的身分是互相移變的,甚至是互換的,我們同樣在「神祇和流浪者」的身分腳色裡變化著,所以,年輕詩人在作為神祇的剎那間,也可能隨時老去,成為流浪者──當然,他隨時可能再成為神祇;老詩人的角色地位也同樣比照辦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