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祛除社會孤島感 增添平安溫暖情

 |2021.02.10
3625觀看次
字級

國際精神科醫師以及心理學專家注意到,新冠疫情大流行,愈來愈多人因為焦慮和隔絕,心理上受到負面的影響。英國醫學科學學院發布了一項由英國慈善機構「MQ」對超過二千一百人所進行的調查顯示,很多受訪者對在疫情行流期間,無法快速有效地得到足夠的幫助,以及自己的健康會變差,感到憂心。

《柳葉刀精神病學》刊登的一篇論文,更提醒世人,在二○○三的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疫情期間,六十五歲以上的自殺事件增加了百分之三。因此,專家呼籲,在新冠疫情仍看不到盡頭的此時此刻,提供及時的心理健康諮商、協助與護理,是當務之急;因為經濟前景不明、失業率升高及貧窮惡化等,極不利於人們的心理健康。

由於發現疫情加劇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日前美國各州開始推行「心理健康假」,允許學生因疫情引發的心理不適請假。根據調查,二○二○年美國學童因心理健康相關問題就診的比例,較前一年大幅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四。

新冠疫情已流行超過一年、跨越兩個春節,為免疫情傳播,大陸各地和不少企業推廣「在地過年」,要求職工不要返鄉,令不少外地遊子感到無奈,家鄉長輩也因思念已長久不見的兒孫,心情低落;由而引發的社會問題令人關切。

儘管台灣疫情相對各國輕微許多,然而,疫情對經濟等層面仍帶來許多負面效應。

精神健康基金會(以下簡稱精健會)日前發布一項有關國人受疫情影響的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因疫情而造成經濟狀況變差的人數占調查人數兩成左右,換算成台灣成年人的人口數,大約有五百萬人受影響;另有一半左右的受訪者表示,因社交距離造成的不便與人際關係疏離等原因,精神健康欠佳。

調查顯示,每三位受訪者中就有一位在過去的一年之中,曾有孤獨寂寞的經驗與感受。所謂的「孤寂經驗」是指沒人陪伴、不受重視、被隔離孤立的感受。如本身原有的社會處境就屬於易受情緒困擾的族群,如失業者、離婚喪偶或是高齡獨居者,則更容易成為所謂的「社會孤島」高危險族群。

調查也顯示,疫情使得台灣有二至三成的民眾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和睡眠障礙等問題,因此台灣精神醫學會建議一般民眾,如果已出現焦慮、擔心或煩躁的現象,就應該要適度地減少接觸過多與疫情相關的新聞,免得負面影響持續發酵。

春節將至,在一年一度家人朋友團聚的假期中,處於社會孤島狀態的族群,恐特別容易產生觸景生情之感,因此需要朋友、鄰里甚至社福機構的幫助。

預計今年春節仍將是疫情籠罩的非常時期,在歡慶年節時,大家不妨多留意身邊是否有一個人過年,或是經濟上有些困難,以致於沒有辦法為年節做適當準備的鄰居、同事和朋友,多多發揮愛心,予以關懷或者伸出援手,如探訪陪伴或邀請他們共度年節,減輕他們的孤寂與不適感,讓年節增添更多溫暖與平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