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事半功倍成為發明達人,可以培養創造發明的3種能力──「觀察力+想像力+執行力」。若想實現圓滿人生,則應遵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鼓勵大眾的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圖/徐義權(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教授、巴黎國際發明展台灣參展團團長、好孜發明平台共同創辦人)
防濺鍋的上緣有環狀凹槽設計,剖面呈C字形可引導湯汁沿著鍋壁往中間回捲。圖/徐義權(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教授、巴黎國際發明展台灣參展團團長、好孜發明平台共同創辦人)
文/徐義權(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教授、巴黎國際發明展台灣參展團團長、好孜發明平台共同創辦人)
想要事半功倍成為發明達人,可以培養創造發明的3種能力──「觀察力+想像力+執行力」。若想實現圓滿人生,則應遵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鼓勵大眾的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緣此,我本著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態度,期能協助台灣青年發明家們,推廣獲獎專利作品。本文介紹的防濺陶鍋世界首創,甚受消費大眾喜愛,它是如何從0開始發明出來的?又運用了哪些科學原理呢?
我之所以動念設計防濺鍋,是因《人間福報》經常報導淨灘活動,也提倡減塑減碳觀念。我也觀察到,國人普遍有使用塑膠袋裝熱食的壞習慣,這樣一來不僅會將塑化劑吃進肚子,也會產生額外的塑膠垃圾,有必要動腦筋從源頭減少塑膠袋使用。於是我試著以陶鍋、不銹鋼鍋盛裝外帶熱食,試著與塑膠袋裝熱湯來作比較,看到底有哪些不同?
實驗觀察顯示,湯汁會從鍋蓋縫隙溢出,陶鍋外面仍須套個塑膠袋,避免弄髒車子,如此一來,反而沒有達到減塑目標。就創造發明的歷程分析,這個階段所需要的是觀察力,同學們看出問題癥結點在哪裡了嗎?
留心觀察 積極想像
要如何避免湯汁從鍋蓋縫隙溢出呢?這需要點想像力或聯想力。有一天我在苗栗海邊,目擊消波塊及浪頭回捲的畫面,聯想到陶鍋內的熱湯,若能像回捲的浪頭一樣,鍋子晃動時湯液的表面,從鍋體的四周往中間回捲,或許,就可避免湯汁濺溢出去了。此外,若能運用消波塊阻擋海浪衝擊的原理,鍋口再加上一圈類消波塊,說不定效果會更好。通常有了創意構想後,發明者會先進行專利檢索及智財權布局;就創造發明歷程分析來講,這個階段需要的是想像力,也要對專利申請有正確認識,即使還沒做出實體模型,也是可以先申請專利。
防濺陶鍋的外觀有些像泡菜罈,上緣也有一圈環狀凹槽設計,然而卻不是用來放水隔絕空氣與細菌目的,而是具有鎖溫及防濺溢的雙重功能。整個陶鍋呈矮胖造形可降低重心,這樣一來,就算放在汽車或機車踏墊上,也可避免轉彎或上下坡時側傾翻覆。鍋體從底部往上延伸至鍋口,成為一整圈C字形的弧形剖面設計,可讓鍋內的湯汁沿著鍋壁往中間回捲,即使猛烈搖晃陶鍋,也能一滴湯汁都不會濺溢到外面。
有意栽花 無心插柳
有了設計構想後,還需要做出實體模型驗證可行性,針對創造發明歷程分析,此階段需要的是執行力。作者不善拉坯或燒製陶鍋,乾脆邀請國寶湯潤清老師一起研發,採用耐火陶土原料。經過多次實驗與修正,美觀又實用的防濺陶鍋於焉誕生。此次發明雖然初期欠缺陶瓷實作技藝,然而先有專利保護,再向外尋求協助,是能夠將發明創作執行成功的活生生例子。
有趣的是,原本創作靈感是針對外帶熱食族,但實際上最捧場的竟是迪化街中藥商及早餐店,一次都買好幾個。我想這是因為:1、只要開小火就容易滾沸(不浪費瓦斯)。2、防噴濺功能可不必盯著瓦斯爐(不浪費時間)。3、藥湯更出味或豆漿更香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