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情緒及其和解行為

文/法蘭斯.德瓦爾(《科學》、《自然》、《科學人》 |2021.01.01
1624觀看次
字級

文/法蘭斯.德瓦爾(《科學》、《自然》、《科學人》專欄作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

在1970年代,科學界把動物看成只會使用暴力、彼此競爭、自私自利,不會有真正善意的物體。當時對於動物衝突的主要論點集中在輸贏之上。對動物來說,贏就是好,輸就是糟,一切只為了爭奪資源。之後數十年來,有數百項研究都指出一件事。現在我們知道動物的和解行為不但常見,而且普遍。大鼠、海豚、狼、大象等所有社會性哺乳動物,都會出現和解行為,鳥類也有。這種行為能夠修復關係,如果現在我們發現某一種社會性哺乳動物,在衝突之後不會和解,反而會感到驚訝,會想要知道牠們維繫社會的方式。有些同行高高在上地解釋,說我的說法過於浪漫,而這種說法並不科學。

當時我還年輕,他們告誡我,自然界中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生存和生殖,沒有生物會費力達成和平,只有弱者才會妥協。雖然有些黑猩猩展現出和解的行為,但是牠們是否真的需要這樣做?值得懷疑。顯然其他的物種不會有同樣的行為。我的研究只是僥倖觀察到而已。

如何知道動物怎麼想

但是當時我不知道這點,並且還很禮貌地聆聽這些免費意見。不過我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因為對我來說,觀察結果可以壓過理論。動物在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其重要程度,永遠超過我們對於動物先入為主的看法。如果你天生就善於觀察,那麼你就會用歸納的方式研究科學。

達爾文在《人和動物的情感表達》中提到的觀察結果很有名,現在也幾乎找不到科學家會直接公開否定動物有情緒,但是有許多科學家談到這個話題時會不自在。任何宣稱知道動物感覺的人,不會受到科學的支持。科學不喜歡不精確,就動物情緒這方面來說,科學觀點通常和大眾看法有所差異。如果你在街上問人「動物是否有情緒?」不論男女都會回答說:「當然有。」事實上如果你站在動物那一方,懷疑動物有情緒的人會讓你不爽。

情緒讓我們選邊站,生物學界普遍認為情緒統整了行為。但是請同學記得,如果沒有嚴謹的科學研究,我們可能還相信地球是平的,或是腐敗的肉會自動長出蛆來。科學最適合用來質疑先入為主的尋常成見。(待續)

本文摘自《瑪瑪的最後擁抱》馬可孛羅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