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右)與劉長樂(左)在佛光山禪淨法堂對談 。(2007.01.11)
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37
和諧社會──與鳳凰衛視劉長樂先生對談 4-4
時間:2007年1月11日
地點: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
劉長樂先生:營造和諧世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背景,就是在中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時,所出現的貧富懸殊現象。其實這種現象,不論是在中國大陸、台灣或是香港,都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矛盾。當然我們可以用心理學、社會倫理學等輔導人民,但是我覺得佛教有很多教化人心或輔導人心的功能和作用。例如《華嚴經》提倡的佛教圓融精神,特別強調「包容必均」的思想。我覺得用「包容必均」的思想,一方面教化或感悟當前者,包括企業家,一方面也能啟發那些正在向富裕路上邁進的人。
大師!這些佛教的理念,如果能在社會上有一些發揮或有被推薦的空間,對緩解這種矛盾,是不是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大師:社會是難免會有矛盾的,即使是親如夫妻、父子,也會有矛盾,尤其中國社會的婆媳關係,矛盾更大,幾乎超過一半以上的婆媳相處都有矛盾,這很可惜,一家人本應是親愛的,為什麼要造成矛盾、仇恨呢?原因就是沒有共識、沒有溝通,彼此沒有愛惜,以成見看對方。舉個例子:
有個家庭,婆婆對媳婦說:「明天是端午節,你來包粽子。」現代的年輕媳婦哪會包粽子,不過是婆婆的指示,不得不勉強去做。從早忙到黃昏,粽子終於包好,可以下鍋煮了。媳婦心想,總算對婆婆有個交代。才正在煮,就聽到婆婆打電話給嫁出去的女兒:「今天我叫媳婦包了粽子,趕快回來吃喔!」媳婦一聽,心裡嘀咕:「豈有此理!我從早到晚辛苦包的粽子,才剛要煮好,你就打電話叫你女兒回來吃。」愈想愈不服氣,一氣之下,將圍裙一甩,就回去娘家。
才剛踏進娘家的門,媽媽也在打電話,由於女兒已經出了門,所以他只好請對方轉達回家吃粽子的消息。女兒一聽,熱淚盈眶,說道:「媽媽,我已經回來了!您剛才所講的話讓我覺悟到『天下父母心』的道理。」母女有母女的感情,婆媳有婆媳的關係,自己要認清自己的角色,才能釋懷。
人與人之間要學習「跳探戈」,當對方前進時,你要退步;當對方退步時,你要前進。彼此能進能退,相處就能和諧。
劉長樂先生:目前中國大陸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和關注。由於貧富懸殊,有一些弱勢群體確實期望受到關懷,這種關懷,不光是物質上的關懷,精神上的體恤也是非常重要。佛教提倡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如果能將「四無量心」,或佛教各種關懷的理念,送到這許多弱勢群體裡,將會為他們帶來很大的平衡、紓緩作用。
大師:總裁說可以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關懷弱勢團體。鳳凰衛視十年來,為人所讚美、所歌頌的就是「劉總裁,慈悲喜捨!」員工們受到總裁的感染,各個也都慈悲喜捨。鳳凰是鳥中之王,很希望今後全中國、全世界,凡是有華人落地的地方,所有華人都能受到鳳凰的影響,學習鳳凰最美好的聲音、最美麗的顏色、最清淨的個性、最特殊的風儀,每一個人都能做善人、做好人。大家向鳳凰看齊、向總裁看齊!
劉長樂先生:無論是佛教或是現在大陸的執政黨,他們都有一種殊途同歸的期盼,就是期望世界大同、期望世界和美、民族之間沒有距離。非常期待在大家的努力下,締造和諧世界,達到世界大同的目標。到了那種程度,我想做為民眾的佛教團體或做為領導的執政黨,很可能會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結合。
大師:要能世界大同、全民和諧,最主要的是自己先要有力量。過去梵蒂岡教宗倡導和平,蘇聯的史達林說了一句風涼活,他說:「請問教宗,你有多少部隊?沒有力量,還夠什麼資格倡導和平!」
我想今後中國會掃除「東亞病夫」的壞名聲。現在中國人才濟濟,甚至中國人的智慧,已經為全世界所讚歎、歌頌,只要再加把勁,成為世界的強國,有了力量,想要和平、和諧、慈悲喜捨……也就有辦法了。
劉長樂先生:謝謝大師的開示。再一次感謝大師給我們這麼寶貴的時間。
大師:謝謝劉總裁、謝謝所有鳳凰衛視的工作人員,以及今天所有與會的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