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絲娃娃即素春捲

文/朱振藩 |2020.12.21
898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大陸貴州的「絲娃娃」,有如閩南潤餅,既可以當主菜,也能充作點心,即使是宵夜,或者是下午茶,只要來上一捲,適口充腸外,必渾身帶勁。絲娃娃尤奇,配料上有別,滋汁極惹味,只要嘗幾口,將難忘滋味。

「絲娃娃」由抓餅、春捲演變而來,其包捲形狀似襁褓嬰兒,因而得名。有業者覺此名太俗,在「正名」之下,「貴陽飯店」更名為「素春捲」,「金橋飯店」則稱「黔春捲」,但貴州群眾,仍沿用「絲娃娃」之名,藉以突出地方特色,亦利宣傳行銷。

吃春捲的習俗已久,春節而食春捲,歷史源遠流長。事實上,春捲與「五辛盤」、「春盤」、「春餅」一脈相承。西晉周處所撰的《風土記》,即有「元旦造五辛盤」的記載。明代的《本草綱目》指出:「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杜甫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可見其菜蔬不拘五種,皆稱之為「五辛」,古人以生食為主,今人則注重煮熟。

在上世紀三、四○年代前,素春捲已是貴陽市家喻戶曉的風味小吃,常見於攤販中。由於風味誘人,招來各方食客。這種街題景致,閩、台各地亦然。「絲娃娃」到後來,貴陽市的賓館、飯店,有時用它當成高檔筵席的圍碟,亦會在席後奉客。

「金橋飯店」更別出心裁,經營風味小吃宴,款待中外之賓客。通常用「腸旺麵」、「荷葉糍粑」、「糍粑藕粉」、「雷家豆腐丸子」、「紅油捲粉」等奉客,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素春捲(絲娃娃),食法頗新奇,滋味甚突出,獲得了好評,也樹立新風。

餅皮是此味的關鍵之一。其製作要領為:麵粉加水及精鹽揉勻捏透,增勁之後略餳,下劑擀成薄片,烙烘成皮揭起,其狀薄如蟬翼。由於需求量大,專業戶乃勃興,買現成的很方便,是以現在較少自己動手,少點生活樂趣。

包料豐富多采,除綠豆芽、紅白蘿蔔絲、酸菜絲、海帶絲及折耳根節必備外,尚會加芹菜、香菜、酥黃豆等多種素料。滋汁亦甚特別,用糊辣椒、醬油、香油、醋、蔥花、薑米等調為佐料,任客酌量合成。

值得一提的有二,其一為折耳根,其二是糊辣椒。前者又名蕺菜、魚腥草、豬鼻孔,是黔省特產野菜,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其根、莖、葉,多半充作涼菜,也能炒而食之,具有開胃生津、清熱解毒等作用;其味雖腥,卻能回甜,頗能促進食欲。後者則將新鮮辣椒置缽內,搗爛再食,嗆辣夠味。

成品如北方捲餅、閩南潤餅的「絲娃娃」,其在食用之際,每樣料都放些,種類盡可能多,但不要裝滿,精心包裹後,底部能托住,上端立起來,再放些菜蔬,淋澆點滋汁,即優雅享用。直接蘸汁而食亦可,頗自得其樂。

而今的「絲娃娃」已登堂入室,在筵席受用。我尚未去黔省,卻在北京品嘗,但覺素菜脆嫩,佐料酸辣爽口,加上辣香宜人,嚼感脆韌有度,令人無比舒暢。盼望早赴貴陽,嘗些獨門祕方,自包自品自開懷,人生將更為滿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