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年代悠久的歷史古蹟在日復一日的風吹雨打下,牆面難免會出現裂縫,但若坐視不管,將影響古蹟壽命,為此台南文化資產管理處運用醫美技術原理,將環氧樹脂作為裂縫修補常用的填補材,透過針筒加壓注入古蹟牆面細小的裂縫中,藉此密合牆面,為歷經風霜的老建物施以「古蹟回春術」,像是國定古蹟台南孔子廟或地方法院都是採用此法來為古蹟修整門面。
文資處表示,古蹟建物出現如細紋般的裂縫是常見的事,但如果置之不理,可能造成裂縫增大而導致建物結構強度降低。因此,當發現古蹟出現異常的新增裂紋時,管理單位會立即向文資主管機關通報,由主管機關會同專業人士,針對裂縫出現的位置走向、寬度深度等進行檢測與評估,並擬定適合修復方案。
等到完成環氧樹脂灌注後,專家會再進行表面磨平與修飾,重現古蹟原有風采。由於環氧樹脂具有穩定特性,不僅不會與原有材料產生化學反應,對於周遭環境變化的承受度也比較高,因此適用於混凝土、磚、木作、灰漿等不同材質的裂縫修補,是目前常見的古蹟修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