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法語】教育的意義

星雲大師 |2020.11.29
4748觀看次
字級
正見仁心。圖/方添德
覺居法師。圖/人間社

文/星雲大師

曾國藩說:「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這可以說就是教育。教育是承襲前人智慧,從中獲得啟發;教育是長養自己的德行,從自我改變到淨化社會人心風氣;教育是讓人增加知識,發展心理智慧;教育是增加生活常識,體認世界文化。以下再分四點說明教育的意義:

第一、教育的課題在啟發心智:教育的目標,是教導學子如何去發現問題,以及引導他思考問題的答案在哪裡,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問題是什麼,以及問題的答案在哪裡。教育的目的,是啟發學子的心靈寶藏,而不是將他人的思想,以填鴨式的加諸在學子的記憶中。所以,教育的課題是啟發學子的心智。

第二、教育的祕方在尊重學生:過去有「師嚴而後道尊」的教育理論,有的老師為了達到「嚴師出高徒」的目標,卻忘記顧及學子的尊嚴,以打罵的方式嚴苛教導,以致有些學子,或因自尊受挫而自暴自棄,或在心中留下不可抹滅的陰影,或影響人格建全發展,甚至反抗叛逆等。所以,教育的祕方應以尊重學生為前導。

第三、教育的基礎在生活習慣: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增加正義道德的養成,提高人際禮儀的往來;教育的成就是讓人明智達禮,提高品性道德的修養。因此,教育的基礎,不在事業功名的高低,而是生活習慣良好的養成。

第四、教育的目的在完成人格:孔子主張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論,而佛教的主張是人性有善有惡,無論人性本善、本惡,或善惡俱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能開展人性善的本能,去除人性惡的習性。所以,教育是在開發人們與生俱有潛能,是在培養良好和諧的性情,進而完成健全的人格。

孟子說:「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人之高於禽獸,就是因為「教育」。教育能夠加強是非善惡的判斷、提高廉恥忠孝的情操,最重要的,教育要達到自我啟發、自我教育、自覺教育的目標。所以,教育有這四點的意義:

第一、教育的課題在啟發心智。

第二、教育的祕方在尊重學生。

第三、教育的基礎在生活習慣。

第四、教育的目的在完成人格。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168.星雲法語8》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