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小鳥喜歡成群結隊一起活動,好多雙眼睛東看看西看看、互相交換訊息,可以縮短找食物的時間!圖/陳湘靜(生態插畫家)

文/陳湘靜、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有時候小鳥喜歡成群結隊一起活動,好多雙眼睛東看看西看看、互相交換訊息,可以縮短找食物的時間!像是紅頭山雀就喜歡成群結隊,而不同的鳥種也會混合成一大群移動,例如繡眼畫眉等先鋒部隊在樹林間移動時,其他鳥種緊跟在後,剛好可以捕捉被驚飛的蟲或掉落的食物,增加覓食效率。
好多雙眼睛東看西看,也可以更早發現天敵,除了發出警戒聲提醒大家快逃,有時也會呼喚同伴來共同抵禦天敵。或是像歐洲椋鳥常常成千上萬隻一起飛,還可以整群來個髮夾彎在天空中變化各種形狀。這麼多目標同時飛來飛去,天敵也比較難迅速鎖定一隻下手,這在生態學上稱為「稀釋效應」( dilution effect ),愈多鳥一起當分母,就能大大降低自己被抓到的機率!
此外,群體生活也有助於維持體溫,還能增加配對機會。但是,組成群體有好處當然也有壞處,例如容易引起天敵注意、交配容易受干擾、群內競爭提高,而且互相傳染疾病和寄生蟲的風險也比較高。
本文摘自《噢!原來如此有趣的鳥類學》麥浩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