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葉效應

文/鄭可安(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四年級 |2020.11.19
1861觀看次
字級

文/鄭可安(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四年級)

古代文學對於植物習性與形態多有琢磨,例如北宋周敦頤所著的《愛蓮說》裡,讓大眾對於「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有深刻的印象。不過,為什麼就單單蓮葉這麼特別,能以不沾泥濘的形象名留青史呢?

植物在登陸地表初期,為了適應陸地上的乾旱環境,因此演化出防止水分大量流失的角質層,角質層由角質和蠟質兩種成分所組成,蠟質的結構則與水分的留存,與自我防護作用有著密切的關係。

蓮葉之所以不會沾染上淤泥,正是因為它的葉片表面有一層顆粒狀、大小約10微米的圓凸結構。此結構上覆蓋著一層奈米級的微小纖毛所組成的蠟質表面,以毛毛雨的水滴為例,直徑約為0.05~0.5毫米之間,比一根奈米級的纖毛還要大上10萬倍。當水滴在接觸到葉面蠟質表面時,水分無法從葉表空隙順利流入植株內,這樣的現象稱為「蓮葉效應」,由德國植物學家巴斯洛得(Bartholtt)教授提出。

蓮葉效應除了保護蓮花不會被外在水滴帶入的細菌侵襲,葉表上的角質層就像上等防水材質。當水碰觸到葉面的瞬間,就會因蠟質構造轉變成水珠的形態,順著葉面的輪廓流動,同時這些水珠在滾動的過程中可將葉表的灰塵帶起,最終髒汙就會隨著水滴離開葉片,讓蓮葉回復到原本乾淨的樣貌,達到出淤泥而不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