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節是國曆10月1日,滿月則是在隔天(10/2)清晨5時。而10月31日是農曆9月15日,晚上10時滿月,於是就有人把10月31日那天的滿月稱為「藍月」(blue moon)!藍色的月亮?沒有弄錯吧?我那天還特別抬頭仰望星空賞月,卻怎麼也看不出來月亮有變成藍色。圖/Pixabay
文/山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退休教師)
今年中秋節是國曆10月1日,滿月則是在隔天(10/2)清晨5時。而10月31日是農曆9月15日,晚上10時滿月,於是就有人把10月31日那天的滿月稱為「藍月」(blue moon)!藍色的月亮?沒有弄錯吧?我那天還特別抬頭仰望星空賞月,卻怎麼也看不出來月亮有變成藍色。不過,同學先別懷疑,是真有藍月,而且還有不同狀況的兩種藍月,只是都不常見罷了。
第一種是,因為月球公轉的周期是29.5天,農曆每隔29或30天會出現一次滿月,但國曆每月有30或31天,當月初1日或2日滿月,就會在月底出現第二次滿月。所以如果一個月之內同時出現兩次滿月,外國人就把這第二個滿月暱稱為「藍月」。這種藍月約每兩年至三年之間才會發生一次,如上一次發生在2018年3月31日,距離這次2年8個月,預計下一次為2023年8月31日,也就是在2年9個月之後。
另一種,藍色的月亮則是在發生天災時才有可能看見。也就是當森林大火或火山爆發造成各種汙染產生時,大氣層中的塵埃、煙霧和各種微小粒子,就會過濾月光中淡紅色部分,這時候即便不是滿月,月亮看起來真有可能會變成淺藍灰色。
如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後,有將近兩年時間,月球都呈現藍色狀態。1950年和1951年瑞典和加拿大的森林大火之後,也都曾出現過藍色的月亮。
所以第一種藍月是天文現象,無法看見真正的藍月,第二種是大自然現象,可以看見詭異的藍色月光。因為這樣的現象,英文就出現了「once in a blue moon」(藍月時一次)的諺語,衍生為「不常、少有地、罕見地、千載難逢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