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0.11.12
1055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01

鞍馬王子李智凱今年獲選10大傑出青年,是台灣體操界的第一人。他從幼稚園大班開始接觸體操,也是全球體操界首名能在鞍馬項目上,以地板基礎動作的「湯瑪斯迴旋」做完全套動作的體操選手。他說:

「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比別人堅持的更久一點。」

02

香港管弦樂團獲喻為亞洲最頂尖的古典管弦樂團之一,該團在2019年英國《留聲機》雜誌頒獎典禮中,以華格納著名歌劇《指環》專輯,成為「年度管弦樂團大獎」的得主,是第一個拿下殊榮的亞洲樂團。它的行政總裁霍品達說:

「『溝通與聆聽』是讓每一次演出保持精湛、完美的最重要關鍵。」

03

18歲小耳症者李岳謙說:「少一個耳朵,但家人對我沒有兩套標準,我是幸運的,不需在意別人眼光。」他媽媽積極帶著他參加繪本治療團體、自我肯定親子成長團體等,李岳謙在活動中看見與自己一樣的患者,體認到:

「我不是殘缺,只是比較特別。」

04

趙殿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統鋦補修復工藝」的傳承人。鋦瓷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陶器或瓷器上磕掉的碎片部分用鋦釘為主,以多個步驟重新固定回原位,來達到修復的效果。對於這項工藝,趙殿文表示:

「這門手藝主要是體會老一輩人勤儉節約、惜物惜福的精神,對於物品要珍惜,不能破壞東西,壞了可以再修起來。」

05

當看見無家可歸的街遊者,你會同情?害怕?還是厭惡?由3個7年級生所創辦的「人生百味」非營利組織,用創意和溫暖的方式,讓大眾透過了解和溝通,去除刻板印象、彼此接納共容。其中一位創辦人巫彥德表示:

「流落街頭未必是最終極的失敗,只要它可以『復原』,『失敗』就不可怕。」

06

被粉絲暱稱為「阿金醫師」的陳志金,在2002年進入胸腔醫學與重症領域,隔年就遇到SARS,即便度過那段醫護人員隨時會被感染,甚至死亡的疫情,他還是選擇留在加護病房。因為過去SARS經歷,他知道人性的恐懼會帶來負面影響,他呼籲大家:

「對疫情愈了解,就愈能減少恐懼;多一分包容、多一分體諒,就能更順利度過疫情。」

07

何凱成13歲時移民美國,18歲獲得哈佛大學體育獎學金,擔任美式足球隊跑鋒。他見到美國孩子不同領域得到應有的肯定,而亞洲的孩子卻被用考試分數定高低,所以在2013年回台創辦以「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環」為使命的「球學」,呼籲各界重視課業外成就,他說:

「成績不是唯一個價值,人生真正的價值是品格;我覺得患難跟成功,可以塑造出一個人最好的品格。」

08

李振輝是政府機關第一位手譯員,當過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政見發表會的手譯;現今,他常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幫衛福部長陳時中手譯。他畢業於台大法律系,卻不當律師或法官,反而心甘情願投入不穩定且低薪的手譯。他說:

「不要再用『幫助』兩個字面對聽障朋友,因為施與受是不存在的。在這位置(手語翻譯),就要對自己的專業負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