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設計師Poonam 將廢棄物變沃土

文/李淳恩 |2020.11.07
1892觀看次
字級

文/李淳恩

當大家慣性把用完吃完的日常廢物丟入垃圾桶時,有否想過當中至少60%是可分解的有機物質?可是,不論有機或有毒的垃圾通通都被送往堆填區,最後產生的毒素卻會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內,令人類自食其果。

趣味方案做堆肥減廢

印度設計師Poonam Bir Kasturi致力推廣環保有益的堆肥減廢方案,因此研發了一系列兼顧美學與實用的產品,以及生動有趣的教學。她的願景是讓繁忙的都市人在花園或露台開展一門好玩的餘暇興趣,同時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一點一滴解決龐大的廢棄物問題。

Daily Dump成立於Poonam的家鄉班加羅爾,一個由「花園城市」變成「垃圾城市」的大都會。《印度時報》指出,當地市政府由2000年每天處理200噸垃圾,急劇增長至2015年的3700噸,十幾年間足足多了17倍,同期人口卻僅增加了60%,未來情況讓人擔憂。

謹遵父諭靠創意解難

Poonam於1985年在印度國家設計學院畢業,在這個階級分明的國家中可謂幸運的一群。同為設計師的父親從小鼓勵她以創意解決問題,讓她逐漸萌生通過設計改造社會的使命感。畢業後,她先後與夥伴成立了工藝和家品設計公司,後來更成為一間設計學院的創辦教師。

教學工作鞏固了Poonam一直堅守的價值,她從年輕人眼中看到永不服輸的叛逆和追求改變的勇氣。她花了兩年時間研究一直困擾自己國家的廢棄物問題,於2006年成立私人企業Daily Dump,不斷思考人類彼此之間,以及人類與城市和地球的關係。

讓陶瓦美學融入生活

為了打破大眾對環保生活的固有觀感,Daily Dump推出簡單美觀的堆肥用具和入門套裝。天然的廢物處理方法變得創新前衛,不再是落後、骯髒和散播惡臭的苦差。企業更根據不同用家的需要,設計了50多種不同大小形狀的容器。

產品主要部分是3層的直立陶器,透過氧氣分解有機物質,大約90天便能完全轉化為無臭味、養分充足、種植用的深色土壤。用家日常生活中的廚餘如蔬果皮、肉骨、熟食、茶或咖啡渣,甚至白紙、落葉,以及印度盛行拜神用的鮮花等,都可以成為製作新土壤的材料。

兼能挽救將式微工藝

團隊研發堆肥容器的原型時,發現陶瓦是大自然為人類提供的最佳物料,因為其多孔結構能幫助揮發有機物質分解時排出的液體,相比不能呼吸、毫無生氣的塑膠,更符合Daily Dump的經營理念。企業更研發出椰纖特製的天然混合粉加入垃圾中,有助吸收多餘水分和臭味,內裡包含的微生物亦有助加速生物分解。

作為設計主導的企業,Daily Dump同時關注印度工藝失傳問題。以往陶器廣泛用於煮食、儲物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已不復見,當地工匠普遍不想兒女接手這門日漸衰落的手藝。因此,Daily Dump每一個用以堆肥的陶瓦容器皆是人手製作,不但外觀精美,更以創新方式為工藝行業帶來希望。不少顧客也表示,陶瓦有重量而脆弱的手感,更讓他們感受到產品的美感和價值。

由下而上從源頭減廢

除了實用外,Daily Dump的堆肥陶器更可如裝飾品一樣悄悄融入顧客家中,絲毫沒有工業儀器的突兀和危險感覺,所以市政府、垃圾承包商和各種名目的專家都不會視之為威脅。正因為設計如此親民,家庭、社區、辦公室和公共場所等,都能輕鬆在有限的戶外空間採用,把大量有機廢物變成肥沃土壤。營運團隊更會每月跟進顧客的堆肥進度,解答各種疑難,確保他們以正確方法持之以恒。

截至2019年,Daily Dump已在印度擁有超過6萬名客戶,換句話說,每天約有5萬噸有機廢物以這個堆肥方式處理,把本來讓人厭惡的垃圾變成有用的天然泥土。企業更擴大產品範圍,推出各種儲存人造廢物的容器,讓顧客安全棄置燈泡、電池、醫療用品等有毒廢物。

(原載於社會創新發展顧問機構「仁人學社」官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