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花生湯包羅萬有

文/朱振藩 |2020.10.26
958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閩菜新一代掌門人吳嶸,曾表示「閩菜是我的根,這是別人挖不走的,也能讓我走得更遠。」他從廈門的「宴遇」發跡,以創意菜揚名,而今遠征上海,屹立於「黃浦灘」。一直不忘恩師童輝星的教導:「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要因時因地調整菜品。」旨哉斯言,想要引領時代,完成階段任務,必須有容乃大,守舊才能知新,進而成為準則。

童為閩菜大師,年逾七十,神采奕奕,談笑風生。己亥年春,我應邀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演講,講題「閩台飲食文化的傳承與演變」,期間有幸與童老結識,共享南普陀寺名聞遐邇的素宴,終席點心為「長生果湯」。所謂的長生果,就是常見的花生。然而,此湯特別之處在摻入一些切好的芋丁,大小與花生相當,它另有個別名,叫做「花生芋平湯」,紫白相間,香氣蘊藉,引人入勝。

我亦曾在廈門赫赫有名的「黃則和花生湯店」品嘗過,它有一款加小地瓜塊的花生湯,金相玉質,入口軟糯,相得益彰。而台灣的花生湯,通常添加芋圓或地瓜圓,酥爽兼具,相當上相,是另個味兒。此外,一些業者別出心裁,會在花生湯內,或加綠豆或紅豆或薏仁或粉圓等,不一而足;琳瑯滿目,各具滋味,美不勝收。

花生為外來種,依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上的記載:「落花生為南果中第一,以其資於民用者最廣,宋元間……粵賈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種之。」將它傳入時間,說成宋、元期間,何以明代的《本草綱目》未載?實在頗有疑問。反而是清人汪訒庵的《本草備要》及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始將花生收入。後者更考證指出,它在康熙初年,僧應元住扶桑(指日本),覓種寄回,始有此品。

現最有名的花生料理,當推福建廈門的花生湯。蓋福建所產的花生,一向為人所津津樂道。而在閩南地區,尤其是興化(今莆田市)所出產的,名「黃落花生」,號稱「奇物」。其顆粒雖小,但含油量高,且香味甚濃,廈門人取此煮花生湯,始終是市肆珍品,長久以來,備受歡迎,成為地方特產。上世紀五、六○年代,中山路上的「黃則和花生湯店」最負盛名。店主黃則和操此業長達半世紀,以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謹、重視質量信譽著稱,現由第二代接手。

煮花生湯時,先將花生仁置盆內,沖入沸水浸泡、脫皮,揀去次貨及雜質,傾入鍋中後,續加清水。旺火燒至花生仁分成兩瓣,湯呈乳白色之際起鍋,接著沖入煮滾的糖水,攪勻煮沸即成。

此小吃湯色乳白醇厚,花生瓣浮湯面,甘香軟潤,入口即化,向為素食名點,其滋補之功效與核桃酪相仿,台灣各地有售,亦有罐頭成品,既價廉物美,且滋胃補脾。

不過,在製作花生湯時,宜用幼嫩花生,由於含脂較少,不致生痰膩膈。體質乾燥、津液不足之人,食之最宜,也應多食。至於肥胖多痰者,則忌食之。

花生營養豐富,《本草綱目拾遺》謂:「辛能潤肺,香能舒脾,果中佳品。」難怪民諺云:「常吃花生能養生,吃了花生不想葷。」值此量產時節,勸君把握時機品享,補益莫大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