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沙紀念館 名垂竹帛無雙士 功闢蘭城第一人

文╱人間社記者林澄杉、游阿品 |2020.10.12
2583觀看次
字級
吳沙紀念館入口。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
吳沙故居正廳,廳前為吳沙第八代傳人吳定國,現為吳沙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
梅花磚砌窗牆,既通風又採光。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
紀念館後院的圓形磚砌古井。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
吳沙故居三 合院的紅簷景 觀。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
吳沙畫像、簡介與楹聯。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
木製百寶箱。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
護龍闢為簡報室,保留原始建築「土 角厝」牆壁及亂石堆砌的基 石原貌。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
「簷語藝廊」及展示作品。圖╱人間社記者游阿品
館內陳列的石磨、米篩、竹籮等古農具。圖╱人間社記者游阿品

文╱人間社記者林澄杉、游阿品

宜蘭礁溪有一座百年三合院,正廳懸掛一幅楹聯:「真成拓土無雙士,正是開蘭第一人」,楹聯中間的畫像,就是開墾蘭陽平原的先驅──吳沙。這座百年古厝,陳列有吳沙的簡介、開蘭事蹟及匾額,是吳沙故居,也是紀念館。

吳沙故居於日治時期曾遭日人焚毀,只留下正廳兩旁的左右護龍。日本大正10年(1921年),吳沙的後代在原址後方重建公廳,也就是現今的吳沙紀念館,建築外觀為紅磚紅瓦,古意盎然,2014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歷史建築。

據史料記載,吳沙是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人,生於清雍正9年(1731年),乾隆38年(1773年)渡海來台,乾隆52年(1787年)自組拓墾隊,帶領200人進入蛤仔難(今稱噶瑪蘭)開墾,因協助官方平定林爽文餘黨有功,受封為武信郎武略騎尉(正六品)官職。

嘉慶元年(1796年),吳沙率領鄉勇、農民、通譯等1200人,在烏石港南方設置第一個根據地「頭圍」(今頭城),因大量人口移入,引起噶瑪蘭原住民的抵制而發生大規模衝突,吳沙的胞弟吳立在衝突中喪生,於是眾人暫時退回到三貂嶺。

吳沙精通醫理

獲原住民信任

次年,宜蘭發生大規模傳染病「天花」,造成噶瑪蘭人大量死亡,精通醫理的吳沙,與妻子莊梳娘冒著生命危險入蘭,以漢方草藥治療天花,救助許多人,因而獲得噶瑪蘭人信任。噶瑪蘭人為了感謝吳沙,同意分地付墾,並與吳沙埋石立碑設誓,言明互不侵犯。

當吳沙率眾開墾到二圍至三圍時,為了怕私墾獲罪,於是前往淡水廳申請墾照,獲淡水同知何茹連授予「吳春郁義首」戳,成為民間開發宜蘭的墾首,並表明「一切頗聽其便」,至此宜蘭初期開墾便以吳氏家族為首,進行土地規畫與分配。

嘉慶3年(1798年)吳沙病逝,享年68歲。臨終前,吩咐要安葬在奠定家業的三貂嶺(今新北市貢寮區澳底一帶)。吳沙去世後,由兒子吳光裔、姪子吳化繼續領眾開墾,至嘉慶17年(1810年)清廷設噶瑪蘭廳,同治13年(1874年)宜蘭全境開發完成。

由於吳沙在宜蘭開發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深受宜蘭人感念,因而被尊稱為「開蘭第一人」。咸豐8年(1858年)頭圍縣丞王兆鴻為感念吳沙開蘭之功,在頭城接官亭前豎立「昭績碑」以資紀念。但是後來「昭績碑」逸失,2004年依照原文再刻新碑,立在開成寺廟埕北側。吳沙文化基金會也計畫進行復刻安置在吳沙故居,讓大眾了解「昭績碑」的始末。

正身護龍老宅 設置簷語藝廊

吳沙紀念館坐北朝南,正身面寬五間,左右護龍面寬三間。護龍保留原始建築「土角厝」牆壁、是用亂石堆砌的住宅基石,以防潮、防颱風大水侵襲,見證先民的建築智慧。日治時代遭焚毀的正廳,是以壓艙石作為門檻的基石,如今僅遺留一排基石供後人憑弔。

紀念館的梅花磚砌窗牆,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窗花建築之一,既通風又採光。內部梁柱採傳統榫接方式,堅固防震,側邊一對雙扇木門「百福」、「千祥」,字跡斑剝,更顯古樸。

正廳內供奉吳氏祖先牌位,牆上書法「開蘭第一人」,是書法家朱振南的題字,字跡蒼勁,氣勢雄偉。護龍則作為展示區,分別展示古農具、銃(槍)、硯、木製百寶箱等各類古物,以及書畫、攝影、社區陶藝成品展等。

值得一提的是,吳沙故居內原本供奉一尊天上聖母神像,是吳沙於乾隆38年渡海來台時,自祖籍福建漳州府漳浦縣恭迎來台,並隨吳沙入蘭,也是宜蘭第一尊媽祖像,1992年吳沙故居附近的澤蘭宮竣工,這尊「開蘭聖母」就移至澤蘭宮供奉。

位於吳沙故居後院的圓形古井,是以磚砌成,水深及肩,井邊貼牆處,仍遺留一座儲水槽,為早年汲水後供沙質沉澱及儲水之用。井旁放置一只鐵桶,可供遊客體驗汲取井水的樂趣。

為了活化紀念館,吳沙文化基金會在館內設置「簷語藝廊」,也是2020年吳沙藝文季主要場域之一。10月的吳沙藝文季「藝見如故」系列,內容有:柚見飄香、秋意團扇彩繪、即興打擊樂、手作鄉村粿、宜蘭腔「勁」趣味人文講座、歌仔戲演出等藝文活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