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別院「甲子紀念堂」 文╱人間社記者林澄杉、游阿品 |2021.01.11 語音朗讀 415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星雲大師鎮江焦山佛學院畢業證書。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 星雲大師的佛珠。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 星雲大師的百衲衣。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 早年呂大福居士駕駛的娃娃車。圖╱人間社記者游阿品第二展區展出早年宜蘭佛誕花車遊行立體模型。圖╱人間社記者游阿品第三展區展示星雲 大師帶領徒眾在高雄 披荊斬棘、開山使用 的器具。圖╱人間社記者游阿品甲子紀念堂展示 大師「佛光普照三 千界,法水長流五 大洲」的理想。圖╱人間社記者游阿品大師駐錫宜蘭雷音寺期間睡覺的「竹床」。圖╱人間社記者游阿品大師為了省電,曾與佛祖共用一盞5燭光的燈 泡,並以舊的縫紉機當桌子寫作。圖╱人間社記者游阿品星雲大師的鉢。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星雲大師的僧鞋。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甲子紀念堂入口有1:1比例塑造的星雲 大師年輕時硅像。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第一展區展示星雲大師12歲緣遇棲霞禪 寺師父志開上人,披剃出家的情形。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星雲大師早年弘法 所用的電唱機。圖╱人間社記者林澄杉 文╱人間社記者林澄杉、游阿品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台弘法超過一甲子,初抵台灣的落腳地宜蘭「雷音寺」,如今已改建為佛光山蘭陽別院。其中「甲子紀念堂」展出大師出家、來台弘法度眾、創辦教育等歷程,詳實記錄大師為佛教發展所做的貢獻。「甲子紀念堂」位於蘭陽別院4樓,入口處有兩行字:「愛上宜蘭有什麼理由嗎?沒有理由,這裡是我的家,我是宜蘭人。」這句話是星雲大師2009年獲頒宜蘭「榮譽縣民及市民證」時所說的,感謝宜蘭人對他的肯定。星雲大師是江蘇人,生於1927年,幼年時因家貧而輟學,後因戰亂,12歲剃度出家,1949年來台,1953年受邀到宜蘭駐錫。為紀念大師至宜蘭弘法60周年,蘭陽別院於2014年成立「甲子紀念堂」,展出大師一甲子的弘化歷程。與佛祖共燈 辦人間佛教第二展區為大師於宜蘭弘化的紀錄,以及「雷音寺」前身「菜堂」的大型彩繪壁畫。「菜堂」建於清道光5年(1825年),原本是龍華派的齋堂,日治後期改稱「雷音寺」,當地人慣稱「菜堂」或「佛祖堂」。星雲大師於於1953年駐錫宜蘭後,成立「歌詠隊」、翌年成立「青年弘法隊」,開啟人間佛教弘法之路,並在電台、軍中、鄉野、監獄以歌聲弘法,先後灌製6張佛曲「黑膠唱片」,可謂劃時代的創舉。展廳裡除了有早年大師弘法影像紀錄,還展示大師當年睡覺的簡陋「竹床」。體驗區並有舊式腳踏車,供民眾體驗大師當年騎腳踏車下鄉,以幻燈片、錄音機弘法佈教的時光。紐西蘭警署部督察Rakesh Naidoo、藝人澎恰恰等人都曾在此留下身影。大師非常注重教育,1956年創建「慈愛幼稚園」培育國家幼苗,展廳裡陳列當年呂大福居士駕駛的娃娃車,以及慈愛幼稚園老師所使用的風琴。值得一提的是,在艱困的環境下,大師為了省電,曾與佛祖共用一盞5燭光的電燈泡埋案寫作,並以舊的縫紉機當桌子,先後寫下《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佛陀十大弟子傳》等著作。大師在宜蘭弘化期間,每年都會舉辦佛誕花車遊行,熱鬧的遊行隊伍,萬人空巷的景象,感動了許多人,迄今仍為老一輩津津樂道,也奠定人間佛教弘傳的基礎。展廳裡的佛誕花車遊行立體模型,可讓參觀民眾了解當年盛況。童年與家鄉 佛珠衲衣鉢紀念堂第一展區有〈大師與母親〉、〈大師的童年〉、〈讀書的經驗〉等單元,記錄大師出生地江蘇揚州仙女廟小鎮,並以沙畫影片呈現大師貧苦勤勞與慈悲精神,以及幼年時母親帶他到南京,尋找在戰亂中失去音訊的父親,緣遇棲霞禪寺師父志開上人,於12歲披剃的因緣。星雲大師出家後,以12年的時間在南京棲霞禪寺及其他地方參學,因此展廳裡展示大師與同時期出家法師的影像舊照,以及大師於1946年畢業於鎮江焦山佛學院的畢業證書。1949年大師跟隨國軍僧侶救護隊「渡海來台」,當時「孑然一身、孤苦無家」,展廳內有大師當年抵達基隆碼頭的艦隊示意圖,以及當時大師所穿的僧鞋、衲衣與鉢、佛珠等器物。開創佛光山 弘法新紀元第三展區展示星雲大師帶領徒眾,前往高雄開山所使用的鋤頭、畚箕、斗笠、竹簍等器具。當時佛光山所在地的高雄縣大樹鄉,被戲稱為「鬼都不來的地方」,但大師說:「鬼不來沒關係,只要佛來了就好!」從此,披荊斬棘,展開弘法五大洲的新紀元。大師開創佛光山後,以多元佈教方式,倡導四大事業,成立東方佛教學院,培育僧才,1992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訂定「傳統與現代融和,僧才與信眾共有,修持與慧解並重,佛教與藝文合一」作為推展人間佛教的方向,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展區的展品包括實物、圖片、模型、3D影像科技及體驗區等。紀念堂入口的禮敬廳堂,有大師年輕時端坐的硅像,硅像是以1:1比例塑造,慈悲莊嚴,成為人們拍照打卡的景點。所謂「硅像」,就是傳統蠟像的升級版,具有高度仿真效果,其「皮膚」富有彈性,接近真人,因此廣為博物館、紀念館採用。 前一篇文章 明延平郡王祠-鄭成功文物館 驅逐荷人秉孤忠 莫教成敗論英雄 下一篇文章 廣興紙寮 台灣手工造紙埔里見證興衰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吳沙紀念館 名垂竹帛無雙士 功闢蘭城第一人綺麗蝴蝶藝術館 認識大自然的舞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