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語文基礎、人文素養與小學課程

 |2020.10.09
4384觀看次
字級

新學期剛開學,發現台灣的古詩文教育每下愈況,統計新編的小學國語課本三個版本中,平均六年只有六首古詩文,相較對岸小學統編本有一百一十二首,比例實在懸殊。古詩文看似風花雪月,無關乎當前國計民生,實則是銜接傳統文化的橋梁,也是學子們的語文基礎,現代人的文學素養日漸低落,和古詩文教育不受重視有絕對的關係。

現在學子別說寫作不會引用古詩文,就連最簡單的五言絕句都沒認識幾首,電腦打字以後,火星文出現,錯別字連篇,而且「出口成髒」,沒有一點人文素養不說,就連基本的禮儀都不懂。上台演說字句不連貫,「是喔,是喔」、「對呀、對呀」自問自答了半天。甚至政府官員也如出一轍,中央部會的發言人其發言經常讓人不敢領教,國文程度一落千丈,令人慨嘆。

政府遷台之初,小學教育非常重視傳統詩文,不僅小學課本有唐詩、宋詞、論語、孟子,在課外教學的部分,有些老師會要求學生背誦《唐詩三百首》、甚至選讀《古文觀止》,這些對於學生的古文底子打下深厚的基礎,學生如果自己有興趣,進入國中、高中以後,就會主動研讀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在古文的基礎上,過去還很重視四書五經,這些固然是以儒家思想為主的經典,但卻是中國文化思想溯源的根本,中國文化最早的古籍應該是《易經》,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思想齊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等都在當時出現;漢朝之後獨尊儒術至今,但是熟習儒家經典之後,可兼及他家思想,許多人就是從儒入道。四書五經也是古人的小學基礎。

或許是科技時代的來臨,書店漸漸少了,出版社也一間一間倒了,現在不僅學校不重視古詩文,家庭裡面也不再視唐詩宋詞為重要的文學基礎,四書五經就更不用說。其實四書五經裡不只有很多做人做事的人生哲理,也是思想的基礎。過去四、五年級生多可以唐詩宋詞朗朗上口,小孩在幼稚園階段就要他們背誦,現在反而是大陸小孩、美國小孩在流利的背誦唐詩。

現在的小學課本只有在五、六年級時有古詩文,例如康軒本五年級有紀曉嵐和蘇軾的詩選,南一本五年級才有李白、王安石的詩,翰林本也是五年級才有蘇軾的西湖詩選。這些簡短的篇章既沒有一個脈絡、又無法有系統地讓學子認識古人的詩作,很難讓學生對於古詩文產生興趣。

一○八課綱改變以後,歷史課本去三國、少了劉邦漢武,上古史到中古史大幅縮減,學生看三國歷史得從日本漫畫中汲取知識,教育部說是「略古詳今」,豈知,不知古焉知今?自己的根都搞不清楚,難怪會將釣魚台認為是日本的,會認為台灣地位未定。所謂「鑑古知今」,這些都是由於不知歷史所產生的問題。古詩文又何嘗不是如此?

從小不讀古詩文,長大後,不僅文言文看不懂,也不會引用典籍,更不知成語所出以及一些歷史掌故,如何能寫出一篇好文章?至於要能夠成就千古文章,那更是緣木求魚。教育部跟著民進黨去中國化,在教科書上做文章,斷除學子的基本文史素養,其實就是刨掉自己文化的根。拯救學子的國文程度,還必須回歸家庭,讓家長自己來教育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