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奇緣】 殘缺的星移 落番西非 文╱洪玉芬 |2020.09.25 語音朗讀 26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漠然的母羊,遠遠地注視著餓得鳴叫的小羊,卻無動於衷。圖╱洪玉芬 奈及利亞部落裡,孩童與牛車,悠緩,一副與世無爭的樣貌。 圖╱洪玉芬 奈及利亞北邊氣候乾旱,豪薩部落的穀倉,儲存穀物或糧草。圖╱洪玉芬 文╱洪玉芬看完廠房,車子緩緩地開到大門口,一瞥窗外,不遠處的沙地,一隻小動物咩咩叫,叫聲可憐淒涼,引起我的好奇。旁邊握方向盤的朋友似有同感,兩人隨即下車看究竟。這是一個廢棄的廠區,耐旱力強的小花小草,依然在牆邊迎風招展。老樹矗立,枝椏突出,葉葉瓣瓣,莫不蒙上厚厚一層沙塵。地處撒哈拉沙漠的裙襬區,奈及利亞的東北,粗礪的沙地,乾燥塵土飛揚,終年陽光強烈,是令人張不開眼的那種。下車一看,一隻小羊眼睛緊閉,又叫又跳,頗為可憐。目光梭巡四處,簡陋的矮房,走出一個瘦骨嶙峋的年輕人,他是工廠的門房。原來小羊昨晚剛出生,現在肚子餓極,急需哺乳。他為我們解釋著。側隱之心霎時被挑起,急急喊道,趕快叫牠媽媽來呀。哀鳴叫聲一陣陣,持續不斷。不遠處,兩隻稍大的羊兒,漫不經心地閒散漫步,是小羊兒的父母。我忘情地對牠們投以求救眼光,牠們竟回報以漠然表情,無意識該負為「羊」父母的責任。突然,一個上了年紀,也是瘦筋巴骨的老先生,抱來了母羊,與年輕人兩人通力合作,餵哺小羊。母羊剛開始抵抗不從,鳴叫不已,我見狀則頻頻責備母羊,這麼不愛自己的孩子;朋友為之緩頰,可能是新手媽媽,不知如何是好吧。啊!情急之下,我當小羊是急待餵哺的新生兒。回到飯店,碰到大廳經理,一陣噓寒問暖,我哇啦哇啦地告訴她這段羊兒趣聞。她微微一哂,眼眸一閃而逝的悲愴,我捕捉到了。那悲愴裡欲語還休,如奏樂琴弦斷曲餘音縈迴,同是身為媽媽的我,因了解她的過去才能讀懂。不禁心裡喟嘆,母羊能哺乳不餵養,罔顧小羊的飢餓;而失去孩子的媽媽如她,僅能去夢裡餵哺孩子了。初次見她,在旅店大廳,削瘦的骨架,裹著頭巾的臉龐,深邃的眼眸,雖有笑意,只覺她凝視的焦距,像謎題,在一處我所不知的遠方。她是這家旅店的 supervisor(督導)。可能是職責所在,她親切地問候每個下榻的旅客。二度相見在餐廳,我用餐她不忍打擾,僅遠遠地招手寒暄。眼眸中,一股費解的難言之隱,我仍讀不出。她的眼睛,似燭光熒熒,微弱閃爍,撲朔迷離。難以言喻的感覺,莫非是繁花開盡後,凋零前的一抹孤寒?雨季未來的沙漠旱地,四處無可逃的熱。那日,在大廳等司機來接,炙熱的陽光,等待的焦灼,似柴薪如火石,磨擦出燃燒的灼紅。她自辦公室走出,善解人意的慰問,溫厚的言語,彷彿是深谷裡的涓細湧泉,慢慢澆熄了等待的枯燥。我讀不出的哀傷,原是一個媽媽心碎的故事。她的孩子正青春年盛,一部車子、一個意外事故,奪走了五個年輕的生命,留下五個破碎家庭,與五個哀傷無以抵岸的媽媽。一個媽媽,孩子走了,她的靈魂也跟著走了一半,何況她另一半的靈魂,早早已隨著逝去的先生走了。她,就是其中一個罹難者的媽媽。事故發生時,我剛好來到此城。這個城市,最大的外僑數目字是黎巴嫩人,僑社同時走了五個年輕人,不管認識與否,人人親自前往悼念致意。我清楚記得那段時間,根本沒人要跟我約。卡諾城,位於奈及利亞國境北邊,有千萬人口,是著名的工業城。如果把撒哈拉沙漠喻為沙海,它便是港埠。各種生活用品的生產工廠,聚集在此,透過此門戶,運往沙漠不毛之地。因歷史淵源,約上萬的黎巴嫩人落地生根西非,他們有些是土生土長,自祖父移民來到了現在的第三代。還有新移民者在家鄉覓職困難,千里迢迢受僱於此。黎僑在西非,如華僑在東南亞、或是印僑在東非,執當地經濟之牛耳。黎巴嫩人,來自歷史悠久的中東地區,濱地中海,雖小國,卻扼守歐亞非戰略要道。十九世紀末,因宗教衝突與內戰,生靈流離失所,血液裡流著祖先腓尼基人擅長航海經商的基因,一批批,前仆後繼流向非洲,或世界各地。因此,它的旅外人口比居住本國的還多,海外黎僑的生產毛額也比本國多出甚多。我彷彿看見,一葉葉扁舟在汪洋大海中,搖晃前進。無止盡的航行,漂呀漂呀,最後靠岸了,沉重的錨拋下,繩索綁牢了,在炎熱的西非沿岸各國。從此,他鄉即是故鄉。她是眾帆之一,她先生因病早早撒手人寰。從此,小舟在風雨飄搖中前進,她堅信阿拉會垂憐於她,為了鍾愛的兒子,一反伊斯蘭教婦女不輕易拋頭露面的傳統,出門工作,只為孩子快快長大。奈及利亞長期來去,與眾多的黎僑相遇,培養出相知相惜之情。因為,我的故鄉,一個窮鄉僻壤的小島,家家戶戶都有祖輩親人,下南洋討生活,俗稱所謂的「落番」。而我,十八歲離開家鄉,從高雄港十三號碼頭登陸,是落番的後代。我與他們,在地球的一端,天涯海角相遇,同為生計流汗,豈不也是另類的落番?她,是一首落番的悲歌,正如我的祖父去了南洋,斷絃中止,從此不歸。父親一輩子有著沒喊過爹親的痛;她離鄉背井,活路找到了,溫飽了,但是,摯愛走了。面對生命磨難,她毫無選擇的一種姿態──不願被打倒,繼續活下去,表示對現實環境的不屈服;而我承襲著祖父的基因,不斷地旅行,遠至非洲。異鄉,是我們尋求生存的希望,翻滾人生的舞台。啊!我們的故鄉,同在遠方。我隱隱然領會,在生命的壯闊波瀾後,一個歸途,在遠方呼喚著。緩緩、迷離且依依,在若長似短的時光長河裡。一切,就像夜晚滿天的星斗,天明前獨留幾顆,與她眼眸中的一抹哀傷,靜靜對看。♣ 前一篇文章 【人物風景】 誌我「山友」 下一篇文章 【懷念師恩】 春光和煦 塘月清映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詩】凋落的聲音二重奏 作者其他文章【非洲奇緣】 跳躍中的非洲── 三個念想【非洲奇緣 】 一樣旅程,兩種際遇【非洲奇緣】 一汪尼羅河流向海【非洲奇緣 】安哥拉的白日與黑夜【非洲奇緣】 沙海築殼【非洲奇緣】 剛果河緩緩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