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林務局與中央研究院共同維運的「台灣生物大百科」,松鼠科在台灣有5屬6種的成員,其中3種是鼯鼠,另外3種則分別是赤腹松鼠、長吻松鼠,以及條紋松鼠。而在這些小夥伴之中,最適應人類的干擾、也最常見的成員,就是肚子紅紅的赤腹松鼠啦!
圖/玉子
文/玉子
根據林務局與中央研究院共同維運的「台灣生物大百科」,松鼠科在台灣有5屬6種的成員,其中3種是鼯鼠,另外3種則分別是赤腹松鼠、長吻松鼠,以及條紋松鼠。而在這些小夥伴之中,最適應人類的干擾、也最常見的成員,就是肚子紅紅的赤腹松鼠啦!
赤腹松鼠原生於北半球溫暖的亞洲地區,這個範圍包含了台灣、中國大陸南半邊、海南島、越南、寮國、泰國,以及馬來西亞。不過這個小傢伙適應力強大,到了其他國家地區就成了外來入侵種,因此世界各地有很多研究者都想多了解,赤腹松鼠對當地的危害。
有篇日本的研究,是關於來自台灣的赤腹松鼠,如何集體霸凌當地的日本鼠蛇(Elaphe climacophora)。根據研究結果,每次的霸凌事件最多會有5隻公松鼠前來助陣,但是母松鼠至多只會有1隻。看到鼠蛇的松鼠會大聲警告,發出含意為「來圍毆喔!」的叫聲,這個聲音可以傳很遠,研究者在100公尺外就聽的到。
松鼠媽媽護幼心切
這個現象可能是源自於母松鼠的地盤,幾乎不會彼此重疊,而公松鼠則會共用地盤。但是即使如此,母松鼠平均還是會在68%的霸凌事件中現身,接近7成。原來母松鼠在不同的育幼階段(懷孕期、哺乳期、斷奶期),會影響牠對「來圍毆喔!」呼聲的反應。懷孕時期的太太通常沒什麼興趣,但是已經在育幼的太太們就比較有反應,也會霸凌鼠蛇更久一點。總結來說,或許集體霸凌的其中一種功能,就是要抵禦鼠蛇去吃牠們的小孩。
這裡要提醒大家,養寵物請了解牠的來源,不要隨意地放生到野外。畢竟誰知道牠到了野外之後,會不會呼朋引伴地去欺負別人呢?
赤腹松鼠在台灣是原生的特有亞種,能夠名正言順地生活在這裡。不過我們要記得,人家再怎麼可愛,都還是正港的野生動物,不能因為私心,就想把手上的麵包或零食餵給牠們吃喔。餵食的當下或許很療癒,但是那些高油高鹽的小零嘴很可能會危害到牠的健康。除此之外,野生動物身上可能帶著人畜共通傳染病,適當的保持距離,才是保護彼此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