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story68 神經科學家吉諾瓦 能說善寫 預防兼示現

楊慧莉 |2020.09.05
1960觀看次
字級
新世代的長者可賦予新的角色,成為年輕世代的精神導師。圖╱網路
吉諾瓦與女星茱莉安.摩爾合影。圖╱網路

文╱楊慧莉

失智症,近年來隨著高齡化時代的來臨,成為社會隱憂。許多相關醫學文獻紛紛出籠,但有一人不僅共襄盛舉,更透過小說,帶人一睹失智患者的內心世界,作品還被拍成了與小說同名的電影《我想念我自己》,轟動一時。她是研究腦神經病變的科學家吉諾瓦……

創作因緣
不只是神經科學家


麗莎.吉諾瓦(Lisa Genova, 1970-)是畢業於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二○○七年,她自行出版首部小說《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內容講述一位哈佛大學教授患有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心路歷程,沒想到一炮而紅,最後成為全球銷量兩百六十多萬本、被譯成三十七種語言的暢銷書。這本書後來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電影叫好又叫座,還讓飾演女教授的女星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抱回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失智祖母給靈感

《我想念我自己》後,吉諾瓦又續寫了多部跟其他腦神經病變有關的暢銷小說,如《被忽視的左邊》(Left Neglected)、《愛安東尼》(Love Anthony)等。透過其小說,吉諾瓦帶我們走進腦神經病變患者的世界,引發共鳴。

這些腦神經病變故事都是從患者的角度出發,讀來令人沮喪又心碎,而每本書的創作因緣都不太一樣。

舉例而言,《我想念我自己》的創作靈感來自吉諾瓦罹患阿茲海默症(即失智症)的祖母。她不想以一個神經科學家的觀點去了解祖母的疾病,而是想以祖母的觀點看待失智症,這促使她成為小說家,也一改先前都是從局外人的角度探討失智症的景觀。《被忽視的左邊》靈感源自她多年前拜讀知名腦神經學家薩克斯(Oliver Sacks)的《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A Man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中的一個篇章;《愛安東尼》是為表姊而寫,她有個自閉兒。

用故事呈現真相

曾有人問吉諾瓦,「擁有神經科學的博士學位,怎麼會想去寫小說?」儘管在她之前沒有哪個神經科學家做過這樣的事,但她深感「小說」這樣的故事體是人類彼此間相互溝通、了解和體會的好方法。

此外,她也期待記者們對神經科學方面的報導能更完善,而非在疾病的恐怖面向加油添醋,讓人屁滾尿流,或是只聚焦於這類疾病的英雄。舉例而言,媒體在報導俗稱「漸凍人」的運動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患者時,會說這類病人到最後往往因無法自主呼吸而選擇結束生命,只有百分之三的人會靠維生器活下去,卻省略讓照顧者大費周章幫病患穿衣的辛苦過程,但吉諾瓦卻想掀開疾病的神祕面紗,讓人看到這類疾病發展歷程的真實樣貌。

重塑高齡化社會

除了失智等腦神經病變問題,吉諾瓦對老化問題也頗有研究,美國媒體「下個大道」(The Next Avenue)將她列入前五十大對老化問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名單裡。

根據美國普查局,美國在二○三○年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會超過十八歲以下人口。不過,美國至今仍是一個年輕掛帥的社會。對此,吉諾瓦表示,不僅美國,許多文化都是如此,但現代可不比當年,「只要活過五十歲的人,可能還會活到八、九十歲……過去受教育、成家立業、退休、等死的生命流程,已不再適用於現在了。老化人口,如果都還很健康,就要善用餘命,不宜整天無所事事。」

吉諾瓦主張,可從幾個面向改造高齡文化。首先,要重新想像長者的生活和角色,他們可扮演年輕世代的精神導師、可繼續回饋社會,並從事慈善公益。另外,也要有新的語彙,已不宜再用「老灰啊」這種無精打采的詞語稱呼仍活力滿滿、一點也不顯老的七十歲長輩。

當然,活得長,也要活得健康才行。因此,吉諾瓦認為,除了語彙和角色更新外,國家老化政策還需著力於保健和預防失智等藥物的研發;畢竟,能健康的活到一百歲,才是社會所樂見,而不是到了八十歲時都紛紛開始罹患失智症。

預防失智
吃好睡好 ┼ 活動身心


如果健康到老是所有高齡化社會的共通目標,失智症便是最大隱憂。神經科學家吉諾瓦深知失智症對健康的威脅,於是創作出讓人有感的小說,並獲青睞拍成電影,呼籲大家一起重視失智問題。然而,她不只是寫,還藉由演說,讓人認識失智症和其預防方法。

失智症發生原因

首先,失智症起於連結兩個神經元的「突觸」發生「病變」。突觸,是神經傳導物釋放的地方,訊號在這裡被傳遞、交流,同時產生思考、感覺、 看、聽、欲望和記憶。神經元在傳訊過程中,除了釋放傳導物到突觸中,也釋放一種小分子蛋白質,叫作β類澱粉蛋白。通常,它會被大腦清潔工「微膠細胞」代謝清除;然而,一旦釋放太多或清除不夠多,就會堆積在突觸,凝結成「澱粉樣蛋白斑」。當這種物質累積到達臨界點時,就會讓微膠細胞過於活躍,釋出化學物質,致使突觸大量發炎並糾纏在一起,接著細胞就會死亡。一般而言,澱粉樣蛋白斑累積的現象最早出現於四十歲,大概要經十五到二十年才會到達臨界點,接著產生失智症的臨床症狀。在此之前,可能會出現「我把鑰匙放哪兒」等看似記憶衰退、但其實非關記憶的現象。這可不同於一般的健忘,因為失智患者不是把它放在「正常」的地方,而是放在像冰箱這樣的地方,當找到後還會狐疑它是用來做什麼的。

不靠藥物靠自己

由此可見,失智症,是一個會讓人漸漸喪失心智的疾病,且活得愈久,發病機率愈大。換句話說,人人都可能中獎;只要活得夠久,就會遭受它的威脅。以現階段而言,科學家歷經數十年的研究,尚未找到明顯改善它的治療方式,頂多在有症狀出現時才服用一些預防性藥物,但通常都為時已晚。

所幸,科學界無法研發有效藥物防患於未然,但這並不代表人類就只能束手無策,任其發生。吉諾瓦表示,只要從睡眠、運動和飲食著手,就有可能改變大腦細胞受損、記憶遭竊的結局。她提出進一步的說明:

◎睡眠:許多科學家相信,睡眠品質不佳,會導致阿茲海默症;僅一個晚上沒睡飽,就會讓β類澱粉蛋白增生,一旦變成澱粉樣蛋白斑累積,又會干擾睡眠,再導致更多澱粉樣蛋白斑的累積,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反之,擁有深度睡眠,就能啟動大腦的淨化功能。

◎運動與飲食:除了睡眠品質不佳,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過重、抽菸、高膽固醇等,也都是引發失智症的殺手,而失智症的動物模擬實驗顯示,有氧運動可減少β類澱粉蛋白的數量,有助健康的地中海飲食方式也能讓人遠離失智症。

別再「老」不學習

此外,吉諾瓦還點出了一項有效預防失智症的好習慣,那就是保持學習力。她表示,失智症發作的根本原因是突觸遭到嚴重破壞,但好消息是大腦的突觸數目透過「神經可塑性」的過程隨時在增減,只要學習新東西,就會創造和強化新的神經連結,產生新的突觸。

曾有個以年長修女為對象的長期追蹤研究,其結果顯示,儘管在她們腦中發現澱粉樣蛋白斑、神經纏結和大腦收縮的情況,但這些修女在世時都未出現失智情形。原來,她們有高度的認知儲備量,即擁有較多運作良好的突觸來減緩大腦產生混亂。通常,「接受正規教育較多年的人、擁有較高學歷的人,以及定期參與可促進精神刺激活動的人,會有較多的認知儲備量。」

換句話說,即使出現失智症現象,仍可藉由學習新事物,鋪設新的神經通路,恢復正常。而所謂的新事物,根據吉諾瓦所言,不包括溫故知新,而是接觸全新事物,包括學習外語、交新朋友、讀一本書等等。

不過,如果做了以上種種努力,仍難逃失智的宿命,吉諾瓦表示,也不用太灰心。她從祖母和所認識的失智症患者身上學到三件事。第一,即便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還是可以繼續活下去;第二,情感記憶不會因此而喪失;第三,失智患者仍能感受愛與歡樂,而人本身存在的意義絕對大過其所記得的東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