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老板做老農 - 殷兆宏打造田園大夢

◎施沛琳 |2007.09.02
2193觀看次
字級

時序推移,生活步調緊湊,經商繁忙的殷兆宏靠著精心形塑的農園讓自己喘一口氣;在這塊園地,他放空自己,整理思緒,「放空是最好的舒壓法,也是元氣的泉源。」他說。

少年時期,殷兆宏住在台南縣鄉下,家裡務農,成長環境純樸寧靜,即便後來到外地讀書、創業,甚至在兩岸、全球各地跑透透,他還是喜歡台灣鄉下的那份靜謐與安詳。

擁抱野趣享受

廿多年前移居台北,休假時常往郊外跑,山林海邊留下足跡,殷兆宏愛上了台北近郊的一處山林,於十六年前買下約四百坪山坡地,一放假便往山上跑,蒔花種菜,全家人擁抱著都市人的野趣享受。

三年前,山坡地上矗立一座簡陃房舍,是由兩具貨櫃屋改建的,以便主人和朋友進行野菜之旅時使用。一年半前,開始規畫成稍具規模的農園。當看到設計師端出來的設計圖時,殷兆宏仔細研究半天,「雖然看起來很洋派,很有歐風,但那不是我要的樣子。」

殷兆宏經營的公司以製造軸承為主,並推廣應用在冰鞋、滑板、腳踏車等運動器材,目前是兩岸極負盛名的公司。為了讓自己夢中的田園基地成型,放下公務時,他蒐集相關造景與建築的資料,一點一滴實現親手打造農園的夢想。

潺潺溪水自高處瀉流

設計這處「豐田居」時,主人期望將農園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融合,針對建材的思維是以就地取材的石頭與木材為主,他指著大門門柱說,「這門上的三塊大石頭都是在山坡地上挖到的。」農園所在地據說昔日盛產沙岩,挖到巨石後,他請人製成大門門柱。

豐田居三層樓主建築就和一般居家空間沒有兩樣,客廳、飯廳、家庭起居室、書房,較特別的是一大一小佛堂,堂內梵唄繚繞,法相莊嚴的菩薩端坐在大型木雕中,接受主人和訪客的虔誠膜拜。

約百來坪的庭園充滿主人的巧思,農舍坐東朝西,觀音山遙遙在望,天氣晴朗時台灣海峽隱隱若現。進門處,靠南邊巨石後方潺潺溪水自高處瀉流,主人以水道引流原理,將溪水引至南北邊各設計一個池塘;南側小池塘是台灣原生種魚類的家,農舍建築前的大池塘錦鯉悠遊其間,蝦類與浮遊生物在兩塘間穿梭。

欣賞燦爛的夕陽

「這個大池子原來設計成長方形,走了一趟絲路回來,就把它變更設計為新月形。」水面酷似一彎新月的月牙泉,水源來自黨河,河水不斷充盈,在四面黃沙包圍中,泉水仍然清澈明麗,而且千年不涸;泉邊的亭台樓榭裡,欣賞燦爛的夕陽,景致令他感動。

新月泉內的一座紅碧玉原石,主人說「可以藏氣納氣,調和園內磁場」。新月泉前的園地各置一個大型石缽,缽內的蓮花相互呼應對話。庭園一隅青朵石雕老鷹靜靜地佇立,主人喜愛老鷹的敏銳、有力與高傲,本是「老鷹迷」,一次途經三峽台北大學,赫然看上了門口的鷹姿,靈感所至,於是差人以難見的雕製佛像的青朵原石雕成。黑心石木樹旁立著表演平台是好客主人與訪友獻藝之處;園內三十多座日式石頭燈,像一個個小和尚守護著農園。

主人於庭園裡種了近三十棵櫻花,夾雜著紅梅、李花,是台灣藍鵲、松鼠等各式飛鳥徜徉的舞台;當北斗七星向大地眨眨眼時,池塘內的蛙兒與飛鳥齊鳴,共譜出一曲山林交響曲。

與自然的心靈對話

「來這兒傾聽自然的聲音,是繁忙公務後最大的享受。」主人說,生意人在一些送往迎來的業務場合難免覺得煩與虛,因此一有假日就想擺開那些瑣事,躲到這處農居。旭陽上升時整理花草,繼續研究泉水流向,望著大魚生小魚發呆;夜空下靜坐著,仰望蒼穹,在寧靜中聆賞蛙鳥蟲鳴交響曲,來一場與自然的心靈對話。

農園裡白天夜晚景致各不同,主人最愛早晨的山嵐,一層薄霧襲來,「像極了國畫山水」。也愛夕陽,紅紅的跌落山谷間,向活過的每一天道別。秋冬季過後,整片雲海向海拔約五百五十公尺農園的主人招招手,「讓我有一種彷如虛無飄渺中的感覺。」

擺脫喧囂,主人在豐田居進行人生思考,三五好友來敲門,主人熱誠地拉開大門迎接,與知己好友面對面,彼此暢談生命與心靈,距離愈拉愈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