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睡還是累? 小心是身體濕氣太重

楊旻芳 |2020.08.13
4969觀看次
字級
圖/unsplash

【本報訊】身體是否常感受到怎麼睡都很疲勞?四肢莫名水腫、頭昏腦沉,排便不乾淨,尤其漸漸變肥胖卻瘦不下來?如果有這些症狀,很可能是濕氣太重造成的,中醫有一句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李佳蓉表示,若身體有濕氣可透過運動、調整不良的飲食習慣來去除,而中藥食補中的「四神湯」,也能幫助排除濕氣。


圖/unsplash

身體的濕氣從哪裡來? 

一般說到「濕氣」,只會想到「空氣中的濕氣」,卻沒想到體內竟然也會有濕氣?中醫說的「濕氣」,是指「身體無法排出的多餘水分」,至於身體的濕氣從哪裡來?

外來的水分:外濕 

像是常常下雨 

空氣濕度高 

住在靠近水邊的地方 

常常穿沒有全乾的濕衣服等 

身體代謝水分的能力下降:內濕 


夏天喝太多冰涼飲料 

吃太多生冷蔬果 

吃了太多的糖分、精緻澱粉

體內濕氣重的症狀

腹脹 

消化不良 

大便黏 

排便不暢 

頭昏沉重 

疲倦 

精神不能集中

四肢沈重 

關節重、脹 

體重增加


圖/unsplash

李佳蓉指出,人體的消化系統容易被濕氣所影響,脾胃本來能夠吸收營養物質,受到濕氣影響,導致「脾氣」受損,消化功能受到影響,不能夠正常的排除多餘水分、代謝廢物,就會產生「濕」的症狀。 體內若濕氣太重,日積月累會形成一種病症,即是中醫常說的「濕邪」。若突然有體重增加、水腫消不掉、身材大走鐘,就要注意是否身體中濕氣太重。

造成體內濕氣重的原因非常多,錯誤的飲食習慣,也可能帶來濕氣!高糖、高油、高脂的三高飲食習慣,容易引起血脂、體脂過高。而過量攝取的熱量,導致肝臟分解代謝減慢,分解脂肪的脂酶活性變弱,易造成脂肪堆積,這就是痰濕體質形成的原因。再加上三高飲食會產生的自由基,容易讓血脂在動脈管壁上沉積,造成動脈硬化,進一步引起血管老化。尤其是高糖飲食的習慣,過多的糖量,會對肝臟的代謝造成很大負擔,因為過多的糖類無法被人體吸收,容易在體內變成脂肪,最後更加重脂肪肝的嚴重程度。

身體的濕氣如何去除?

李佳蓉說,運動可以讓這些「濕氣」因氣血循環而排出,現代人久坐又不愛運動,導致濕氣排不出,讓身體、心理都變得很沈重。要除去體內濕氣,還是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透過運動、清淡飲食及避免濕邪,能改善痰濕體質,幫助身體輕鬆去除濁重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

另外中藥食補裡面的「四神湯」,也能幫助排除濕氣。「四神」古代稱為「四臣」,是由「淮山藥」、「茯苓」、「芡實」、「蓮子」4種中藥材組成;好吃、副作用也少,能補腎健脾,補氣利濕,可以調整腸胃功能,加強消化吸收的功能,脾胃化生氣血,進而使五臟六腑能夠得到營養,強身保健。



李佳蓉特別提醒,雖然夏天炎熱也要注意避免吃過量的冰品飲料、水果、不易消化的糯米類製品等,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平時也要規律運動,使氣血活絡,當濕氣隨汗排出後,就不會滯留體內影響身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