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睡還是累? 小心是身體濕氣太重 楊旻芳 |2020.08.13 語音朗讀 50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unsplash 【本報訊】身體是否常感受到怎麼睡都很疲勞?四肢莫名水腫、頭昏腦沉,排便不乾淨,尤其漸漸變肥胖卻瘦不下來?如果有這些症狀,很可能是濕氣太重造成的,中醫有一句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李佳蓉表示,若身體有濕氣可透過運動、調整不良的飲食習慣來去除,而中藥食補中的「四神湯」,也能幫助排除濕氣。圖/unsplash身體的濕氣從哪裡來? 一般說到「濕氣」,只會想到「空氣中的濕氣」,卻沒想到體內竟然也會有濕氣?中醫說的「濕氣」,是指「身體無法排出的多餘水分」,至於身體的濕氣從哪裡來?外來的水分:外濕 像是常常下雨 空氣濕度高 住在靠近水邊的地方 常常穿沒有全乾的濕衣服等 身體代謝水分的能力下降:內濕 夏天喝太多冰涼飲料 吃太多生冷蔬果 吃了太多的糖分、精緻澱粉體內濕氣重的症狀腹脹 消化不良 大便黏 排便不暢 頭昏沉重 疲倦 精神不能集中四肢沈重 關節重、脹 體重增加圖/unsplash李佳蓉指出,人體的消化系統容易被濕氣所影響,脾胃本來能夠吸收營養物質,受到濕氣影響,導致「脾氣」受損,消化功能受到影響,不能夠正常的排除多餘水分、代謝廢物,就會產生「濕」的症狀。 體內若濕氣太重,日積月累會形成一種病症,即是中醫常說的「濕邪」。若突然有體重增加、水腫消不掉、身材大走鐘,就要注意是否身體中濕氣太重。造成體內濕氣重的原因非常多,錯誤的飲食習慣,也可能帶來濕氣!高糖、高油、高脂的三高飲食習慣,容易引起血脂、體脂過高。而過量攝取的熱量,導致肝臟分解代謝減慢,分解脂肪的脂酶活性變弱,易造成脂肪堆積,這就是痰濕體質形成的原因。再加上三高飲食會產生的自由基,容易讓血脂在動脈管壁上沉積,造成動脈硬化,進一步引起血管老化。尤其是高糖飲食的習慣,過多的糖量,會對肝臟的代謝造成很大負擔,因為過多的糖類無法被人體吸收,容易在體內變成脂肪,最後更加重脂肪肝的嚴重程度。身體的濕氣如何去除?李佳蓉說,運動可以讓這些「濕氣」因氣血循環而排出,現代人久坐又不愛運動,導致濕氣排不出,讓身體、心理都變得很沈重。要除去體內濕氣,還是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透過運動、清淡飲食及避免濕邪,能改善痰濕體質,幫助身體輕鬆去除濁重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另外中藥食補裡面的「四神湯」,也能幫助排除濕氣。「四神」古代稱為「四臣」,是由「淮山藥」、「茯苓」、「芡實」、「蓮子」4種中藥材組成;好吃、副作用也少,能補腎健脾,補氣利濕,可以調整腸胃功能,加強消化吸收的功能,脾胃化生氣血,進而使五臟六腑能夠得到營養,強身保健。李佳蓉特別提醒,雖然夏天炎熱也要注意避免吃過量的冰品飲料、水果、不易消化的糯米類製品等,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平時也要規律運動,使氣血活絡,當濕氣隨汗排出後,就不會滯留體內影響身心。 前一篇文章 高齡生態調查:退休準備年齡提早至37歲 下一篇文章 銀髮族,快樂祕訣看這裡! 熱門新聞 01【時光重逢】 壺納鄉思,彩繪揚瓷 ——林振龍的陶藝人生2025.10.1702【大師身影】 曲歌繞梁:音樂家李叔同2025.10.1603佛光山線上佛學院 學子雲端精進2025.10.1604【浮世畫框】 藝術回歸生活喜悅2025.10.1605社論--放下手機,重拾人生2025.10.1706巴黎佛光人捐物資 關懷弱勢群體2025.10.1607雪梨佛光人 三代喜同堂2025.10.1608英文畢業門檻 陽明交大廢除2025.10.1609病假扣全勤獎金 勞長認不合理2025.10.1610從極地到珠峰 世界級地標郵局2025.10.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養眼專欄】為何視力好或高度近視,都易提早白內障?吃得好 讓排毒變成日常【聊聊心裡事】從暴怒與成癮,看見男性內在的創傷與療癒之路 梁瓊白身體力行 老後時光要精采【營養專欄】破解飲食4迷思,別被誤導啦!老後健康、快樂之道:培養興趣&調整心態 作者其他文章素食需求增2成 台北君悅飯店茶苑供蔬食餐點無心插柳柳成蔭 樸城草食打造植物系美式蔬食店疫情後吃健康 台北凱撒大飯店Checkers轉型蔬食吃到飽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