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睡還是累? 小心是身體濕氣太重 楊旻芳 |2020.08.13 語音朗讀 496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unsplash 【本報訊】身體是否常感受到怎麼睡都很疲勞?四肢莫名水腫、頭昏腦沉,排便不乾淨,尤其漸漸變肥胖卻瘦不下來?如果有這些症狀,很可能是濕氣太重造成的,中醫有一句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李佳蓉表示,若身體有濕氣可透過運動、調整不良的飲食習慣來去除,而中藥食補中的「四神湯」,也能幫助排除濕氣。圖/unsplash身體的濕氣從哪裡來? 一般說到「濕氣」,只會想到「空氣中的濕氣」,卻沒想到體內竟然也會有濕氣?中醫說的「濕氣」,是指「身體無法排出的多餘水分」,至於身體的濕氣從哪裡來?外來的水分:外濕 像是常常下雨 空氣濕度高 住在靠近水邊的地方 常常穿沒有全乾的濕衣服等 身體代謝水分的能力下降:內濕 夏天喝太多冰涼飲料 吃太多生冷蔬果 吃了太多的糖分、精緻澱粉體內濕氣重的症狀腹脹 消化不良 大便黏 排便不暢 頭昏沉重 疲倦 精神不能集中四肢沈重 關節重、脹 體重增加圖/unsplash李佳蓉指出,人體的消化系統容易被濕氣所影響,脾胃本來能夠吸收營養物質,受到濕氣影響,導致「脾氣」受損,消化功能受到影響,不能夠正常的排除多餘水分、代謝廢物,就會產生「濕」的症狀。 體內若濕氣太重,日積月累會形成一種病症,即是中醫常說的「濕邪」。若突然有體重增加、水腫消不掉、身材大走鐘,就要注意是否身體中濕氣太重。造成體內濕氣重的原因非常多,錯誤的飲食習慣,也可能帶來濕氣!高糖、高油、高脂的三高飲食習慣,容易引起血脂、體脂過高。而過量攝取的熱量,導致肝臟分解代謝減慢,分解脂肪的脂酶活性變弱,易造成脂肪堆積,這就是痰濕體質形成的原因。再加上三高飲食會產生的自由基,容易讓血脂在動脈管壁上沉積,造成動脈硬化,進一步引起血管老化。尤其是高糖飲食的習慣,過多的糖量,會對肝臟的代謝造成很大負擔,因為過多的糖類無法被人體吸收,容易在體內變成脂肪,最後更加重脂肪肝的嚴重程度。身體的濕氣如何去除?李佳蓉說,運動可以讓這些「濕氣」因氣血循環而排出,現代人久坐又不愛運動,導致濕氣排不出,讓身體、心理都變得很沈重。要除去體內濕氣,還是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透過運動、清淡飲食及避免濕邪,能改善痰濕體質,幫助身體輕鬆去除濁重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另外中藥食補裡面的「四神湯」,也能幫助排除濕氣。「四神」古代稱為「四臣」,是由「淮山藥」、「茯苓」、「芡實」、「蓮子」4種中藥材組成;好吃、副作用也少,能補腎健脾,補氣利濕,可以調整腸胃功能,加強消化吸收的功能,脾胃化生氣血,進而使五臟六腑能夠得到營養,強身保健。李佳蓉特別提醒,雖然夏天炎熱也要注意避免吃過量的冰品飲料、水果、不易消化的糯米類製品等,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平時也要規律運動,使氣血活絡,當濕氣隨汗排出後,就不會滯留體內影響身心。 前一篇文章 高齡生態調查:退休準備年齡提早至37歲 下一篇文章 銀髮族,快樂祕訣看這裡!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4【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5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養眼專欄】什麼是繼發性白內障?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 作者其他文章素食需求增2成 台北君悅飯店茶苑供蔬食餐點無心插柳柳成蔭 樸城草食打造植物系美式蔬食店疫情後吃健康 台北凱撒大飯店Checkers轉型蔬食吃到飽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