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要和你在一起》中的「老人與小皮球」故事。圖/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紙》劇演員利用紙張「捲」出各種動物角色。
圖/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除了書寫、畫畫,「紙」還能拿來做什麼呢?偶偶偶劇團八月八日至九日就要在台中國家歌劇院用「紙」來說故事!將以「全紙」演出《紙要和你在一起》,觀眾將能一睹演員如何在舞台上透過剪裁、折疊、拼貼等方式,將紙張變換成各種物件和動物角色,顛覆對紙張使用的既有想像。
《紙》劇展現多種紙偶型態,搭配劇情巧妙串連〈老人與小皮球〉、〈小小紙風車〉以及〈紙要和你在一起〉三則故事,團長孫成傑分享,劇團花了六年時間鑽研紙的材質與特性,歷經各種實驗後發現:「長條形與三角形兩款常見的幾何圖形,最適合發展創作的形狀;有趣的是,不需花時間黏貼、剪裁或撕裂紙張,只需要用巧手一『捲』,就能變出超過百種生物或物件。」
偶偶偶劇團曾在二○一五年,以《紙》劇獲選為首支代表台灣前往愛丁堡藝穗節演出的兒童劇團。
操偶師李娟瑩回憶當時趣事,因為文化差異,當地孩子大多沒見過真魷魚。當舞台上紙偶魷魚出現時,觀眾席傳來許多笑聲,台上的操偶師一頭霧水;事後一問才知道,原來孩子們對著魷魚大喊「水母」、「風箏」,逗樂許多家長!這就是觀眾在欣賞表演的過程中自然衍生出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