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化】 事出皆有因

文╱辛克萊、拉普蘭提 譯╱張嘉倫 |2020.07.19
1888觀看次
字級
《可不可以不變老?》,天下文化出版

文╱辛克萊、拉普蘭提 譯╱張嘉倫

智人這個物種正勤於研發藥物與科技,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硬是克服演化的限制。

聽到老化居然有單一原因而大吃一驚的,並非只有你一人;若你從未想過人類衰老的原因,這也完全正常,許多生物學家也未曾深思過老化的原因,甚至連專精研究老化的科學家都鮮少去思考人為何會衰老,他們多半只專注於尋求治療衰老的方法。

雖然聽來有些短視近利,但這種情況並非只發生在老化的議題上。例如,直到一九六○年代末,對抗癌症主要仍在治療病徵,當時對於癌症發生的原因並無統一的解釋,因此,醫師只能盡最大努力清除腫瘤,並告訴病人好好安排身後事。碰上癌症,只能說「命該如此」,這就是我們找不到解釋時會說出的話。

我們不停努力抗癌,每年斥資數十億美元研究這項曾經以為只能聽天由命的疾病,結果總算是皇天不負苦心人。過去致命的癌症如今存活率大幅提升,黑色素瘤腦轉移曾經是最致命的一種癌症,多虧有BRAF抑制劑結合免疫療法,自二○一一年以來,該類癌症的存活率增加了百分之九十一。

現今的老化研究所處階段正好類似一九六○年代的癌症研究。我們對於老化的樣貌以及對人的影響都已有深入了解,對於導致老化的因素與控制方法也逐漸形成共識。從目前情況看來,治療老化將不會如此困難,遠比治癒癌症還要容易許多。

直到二十世紀下半,普遍認為生物的老化與死亡是為了「物種的利益」,此概念可追溯至亞里斯多德或甚至更久遠的時代。這種想法非常直觀,也是多數人在聚會時會提出的解釋。但是,這根本大錯特錯,我們並非為了下一代的利益而死。

一九五○年代,演化論的「群體選擇」主張已顯得過時,三位演化生物學家霍爾登(J. B. S. Haldane)、梅達華(Peter B. Medawar)與威廉斯(George C. Williams)因而提出了人類為何老化的幾個重要觀點。三人都同意,舉凡談到要長命,人多半是各行其是。個體在受到自私基因的驅使之下,會盡可能努力快速繁殖,只要不危及生命安全就好。

多子多孫與短命的關係

如果我們的基因不想死,那為何人類無法長生不老?這三位生物學家認為,人之所以會經歷老化,是因為建立強健身體所需的天擇力量在我們十八歲時可能很強大,可是,一旦到了四十歲便會急速衰減,因為那時我們可能已經複製了足夠的自私基因,可以確保基因繼續存活下去。最後,天擇的力量消失殆盡,我們的基因繼續留在世上,但我們自己卻無法。

熱愛長篇大論的梅達華解釋了一個微妙的理論,名為「拮抗基因多效性」。簡而言之,此理論說的是年輕時有益於繁衍生育的基因並不會隨著人衰老就變得無用,反而會在我們邁向衰老後反撲人體健康。

對於人類為何老化的提問,二十年後,英國新堡大學生物學家科克伍德(Thomas Kirkwood)以生物的可得資源有限為基礎提出了解釋,即生物學的「可拋棄體細胞假說」。

基本上此理論是基於物種資源有限,如能量、養分或水分等等,因此,各個物種不斷演化,到頭來,生活型態介於兩種極端之間:快速繁殖並早死,或緩慢繁殖以維護體細胞或身體。

科克伍德推論,生物無法快速繁殖又同時維持強健的身體,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能量可以兩者兼顧。換言之,在地球生命史中,任何生物因變異而試圖快速繁殖並維持軀體健康,很快就會將資源消耗殆盡,從此在基因庫裡被刪除。

現在,讓我舉個例子更清楚說明科克伍德的理論,這個例子雖是虛構,但可能會發生在現實生活裡。試想你是一隻小老鼠,隨時可能會被猛禽抓走,因此,你必須盡快傳遞遺傳物質,就像你的父母、祖父母或更早之前的祖先一樣。你的物種顯然沒有可提供持久軀體的基因組合,因為你的祖先大概很快就遭到捕食(你的下場想必也是如此)。

現在,換成想像你是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猛禽,你的基因(或更確切地說,你祖先的基因)因此受惠,得以建立一個強健、持久且可繁殖數十年的軀體。然而,代價就是牠們一年只能養育幾隻雛鳥。

科克伍德的假說解釋了為何老鼠的壽命只有三年,而有些鳥類卻可活到百歲;同時,也簡潔說明美國變色蜥「綠安樂蜥」壽命不斷延長的原因,因為早在數十年前,這群生物就發現在偏遠的日本島嶼上沒有捕食牠們的天敵。

這些理論與一般觀察相符,且普遍為人接受。人不會永生不死,因為現在的人體機制運作得宜,足以將自私基因傳遞下去,因此天擇不會選擇永生。而且,因為所有物種的資源有限,所以,大家都已進化成將可用能量恰當分配,要不用在繁殖後代,要不用來維持生命,但不會是同時分派給兩者。對「倖存的勇者」而言,確實如此;對於曾存在於地球至今的所有物種來說,也依然如此。

所有物種皆是,除了智人以外。

因為演化,智人四肢孱弱、不耐低溫,嗅覺不靈敏,唯有在白天與視線可及範圍才看得清楚。然而,在利用相對較大的大腦和蓬勃發展的文明,克服了演化帶來的不幸之後,這個非比尋常的物種一直持續創新。他為自己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養分及水分,同時減少了因掠食、接觸、感染疾病和戰事造成的死亡,這些因素曾經都限制了其壽命的延長。少了這些不利因素,經過幾百萬年進化,他可能會壽命加倍,更接近食物鏈頂端的其他物種。

不過,他不必等上那麼久,甚至可能更快實現,因為這個物種正勤於研發藥物與科技,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硬是克服演化的限制。

(摘自《可不可以不變老?》,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辛克萊

(David A. Sinclair)

世界首屈一指的科學家和企業家,《時代》雜誌最有影響力百大人物。以了解人類為何老化以及如何逆轉老化而聞名於世。率先發現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對人體有益,並率領家族長期服用。

拉普蘭提

(Matthew D. LaPlante)

猶他州立大學新聞寫作副教授,也擔任記者、電台主持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