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

文/安娜貝爾‧斯特里玆 譯/林金源 |2025.04.27
223觀看次
字級
走路上班尤其會迫使人走得更快,健康狀況也更良好。(示意圖) 圖/123RF
《52種走路的方式:每週探索的自由,一年為期的好好走路方案》 。圖/遠流出版提供

文/安娜貝爾‧斯特里玆 譯/林金源

有目的步行者──上班、購物或約會──比休閒步行者走得更快。或許正是這種額外的速度讓人感覺更健康。



知名法國作曲家薩提(Erik Satie)每天從家裡走到工作室──穿越巴黎六英里的步行,一天工作結束時,再以相反方式重複這種步行。

薩提會行經一條惡名昭著的危險街道,所以他隨身帶著一把鐵鎚防身。他的步伐堅定、速度飛快,一邊注意著自身安全,還一邊在腦中作曲。我喜歡想像薩提輕快且有目的的行走,有助於戒掉他的苦艾酒癮,使他能夠創作出著名的新穎音樂,直到他去世為止。

如今,研究人員將薩提的雙足步行或運動風格稱作「功利性步行」或「有目的的步行」。我們一再發現人類對於「目的感」的需求,定義了我們對自身的看法:目的感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無數研究證明了「目標」的力量可以讓我們持續投入、感到好奇和滿足。我們只要活著,就能走路。行走的目的感可以幫助我們加快步伐,鼓舞我們像薩提一樣走得更遠、更快。如此一來,我們會感覺更良好、更健康。

人人都喜歡周日的午後散步,許多人也樂於開車到風景區,跟朋友家人一起散步。像這樣的步行提供了數不清的好處。此外,當我們走出家門,帶著某種目的步行,無論是為了上班、回家或約會,我們也參與了公共衛生專家所稱「附帶的活動」──構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運動,而非需要特定時間段或場所的運動(例如需要在健身房上晚間課程的「運動」)。因此,有目的、附帶的步行──就像薩提每天走路上下班一樣──是增加每日步數最簡單的辦法。就促進健康而言,它可能也是最有效的。

俄亥俄州立大學對十二萬五千名成年人所做的研究發現,帶著目的步行的人,相對於純粹為了消遣而步行的人,走得更快,感覺更健康。阿卡爾(Gulsah Akar)副教授解釋說,無論持續的時間或目的為何,所有類型的步行都會讓人感覺良好,但出於功利目的步行,明顯可以促進健康。

走路上班 更快更健康

阿卡爾發現,有目的步行者──上班、購物或約會──比休閒步行者走得更快。或許正是這種額外的速度讓人感覺更健康。此外,走路上班尤其會迫使人走得更快,健康狀況也更良好。

如果我們不搭車,而選擇每天走更多的路,我們不僅會走得更生龍活虎,還能額外增加鍛鍊的時間。阿卡爾的研究說明,當我們直接從家裡出發(「始於家門口的徒步旅行」),我們會走得更遠和更快,從而明顯改善身心健康。

步行教練霍爾(Joanna Hall)提出以下論點:「從前門出發展開幾次步行,是絕對必要的,即便距離非常短──當我們熟知路線,多半會加快腳步,而如果終點就在家門口外,那就更難拖延了。」 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因為對住家附近太過熟悉而漫不經心,或者走在危險街道促使他們加速邁步;總之,這種太過簡單而輕易的步行,往往得在忙碌日常中穿插進行,不會有人特意去關注。

但不管怎樣,將有目的的行走加入生活當中,並不困難。每當你有步行距離內的約會或社交場合要參加,試著不要搭車。別浪費大把的時間:你應該大步前進,而非走得磨磨蹭蹭。

晚上和下午的散步,也可以懷有目的性。從家裡走路出發,而非開車──熟悉的回家路程總是會走得更快──並設定一個時限,或在某個時間回到家的理由。例如,你得從烤箱中取出燉菜、趕上想看的節目,或只是手機上的鬧鐘提醒──幾乎任何事物都可以當作目標導向的最後期限。

操作技巧

˙為了加快速度,可以晚一點出發,但設定以相同時間到達的目標。

˙找尋替代路線,避開危險和被汙染的道路,盡可能走在後街和人行道上。Go Jauntly 之類的導航應用程式比更交通取向的應用程式,更擅長辨識步行路線。

˙別讓習慣的熟悉感促使你坐上汽車──如果能利用一些訣竅(舉例來說,運用鼻子來一場城市氣味漫步),即便看似枯燥的散步也會變得有趣。

˙收聽有聲書或播客節目,可以將功利性的步行變成一件真正有趣的事。但如果你走在靠近車流的地方,務必只配戴一個耳機。

˙從家門口出發:日常熟悉的單調景觀會促使你加快速度。

˙將有目的的步行融入生活中的其他方法,包括馬拉松競走或步數追蹤訓練。

˙研究顯示,不情願的徒步者如果特意追蹤自己的步數,通常會走得更久、更遠。

˙離開家門後,找不到一個安全的走路環境?遊說你的選區國會議員提供步道、更多的綠色空間,或立法制止汙染和降低車速。

(摘自《52種走路的方式:每週探索的自由,一年為期的好好走路方案》 ,遠流出版)

作者簡介

安娜貝爾‧斯特里玆(Annabel Streets) 東英吉利大學英國文學和金斯頓大學文學碩士,近期作品《風吹之地:女人步行的原因》(Windswept: Why Women Walk,暫譯)被評為2021年最受歡迎十大旅行書籍,目前譯成30種語言出版。 長年為媒體撰稿,著作獲獎無數,包括巴斯小說獎(Bath Novel Award)、卡萊多尼亞小說獎(Caledonia Novel Award)與瓦夫頓優良閱讀獎(Waverton Good Read Award),並入圍柯斯達傳記文學獎決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