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新加坡電】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經過四年研究,發現人體血液血紅蛋白除了決定血細胞的顏色、具有輸送氧氣功能外,也具有消滅致病細菌的功能,研究團隊將在這個基礎上展開更多研究,以取得臨床突破,研發新穎抗菌藥物。
由新加坡國立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體在與細菌對抗時,血細胞內的血紅蛋白會釋放活性氧,殺死導致感染的微生物。
過去,一般認為人體在受到細菌侵襲時,免疫系統會先確認細菌的類型,然後再「指揮」免疫系統生產免疫細胞殺死細菌,因這涉及幾個步驟,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來反應,但血紅蛋白則會立刻發揮效應。
這項新的發現,對那些已經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病原體,如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的治療發展尤為重要,這意味著即使抗生素已對某種細菌無效,但細菌仍可能被血紅蛋白中的一種活性氧化物殺死。
新加坡國大正對血紅蛋白分子做進一步研究,希望能研發新穎的抗菌藥物。
這個研究團隊的主要研究員陳則玲教授表示,細菌不斷演變,尋找各種方式入侵人體,但人體也對細菌有對應對策,細菌和人體間有一層互動關係,因此實驗室從二○○三年開始研究人體在第一次嚴重受到細菌感染時如何反應、如何殺死細菌。
陳則玲說,在對人體和病原體間的互動及血細胞與病原體間互動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後,相信對細菌感染的有效控制和治療有所幫助。
另一研究團隊研究員胡淼則指出,實驗室的試驗已證實,紅血蛋白能有效對抗導致發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等細菌,這類細菌可能導致青春痘、眼睛發炎、肺部發炎或燒燙傷傷口發炎。且病原體愈厲害,血紅蛋白就會產生更大的「作戰能力」。就如同太極四兩撥千斤的原理,受擊力愈大,反擊力就愈強,生產更多血紅蛋白,就會產生更多活性氧,消滅更多病原體。